摘要: 东晋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其书法为何备受后人推崇?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时历史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他个人对书法艺术不断提升的主观原因,历史环境主要指当时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一部分精英阶层对书画艺术的推崇和膜拜,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地庙堂、楼阁、馆舍方兴未艾的碑刻,为书法艺术的展示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元腾墓志》、《张猛龙碑》等碑文就是当时历史的见证。
东晋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其书法为何备受后人推崇?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时历史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他个人对书法艺术不断提升的主观原因,历史环境主要指当时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一部分精英阶层对书画艺术的推崇和膜拜,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地庙堂、楼阁、馆舍方兴未艾的碑刻,为书法艺术的展示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元腾墓志》、《张猛龙碑》等碑文就是当时历史的见证。
碑体上的文字
直到隋唐时期,碑刻依然倍受达官贵人的青睐。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唐太宗让魏征润色内容,令欧阳询书写墨迹的碑刻《九成宫醴泉铭》。
主观原因是王羲之创新了行书和草书,在当时开启了书法艺术的一股清流。他的书法艺术除了传承古人笔法和结体特征之外,行书和草书的笔法,精湛娴熟而又清新脱俗。正因为如此,唐太宗李世民才对其书法大为赞赏,并下令广泛收集他的作品。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应该怎样去练习呢?
首先,要读帖,统览全局
那么,学习书法,读帖读什么?读帖包含哪些内容?我想不见得每个临习书法的人都懂。
(一)读帖,看其形,知其神,悟其魂
临习书法,读帖和临帖同样重要。读帖是前奏,临帖是演奏,就如同我们唱歌一样,先看曲谱歌词,寻找音谱的特色和韵律,才能知道如何演奏,书法读帖也是如此。因此,读帖,就是先看其形,从字体的形态看它是行书、楷书还是其他书体;其次,看其神,搞明白它书法结体上属于端庄秀丽型,还是属于飘逸洒脱,或狂放不羁型?最后,领悟它笔画、结体和神韵的灵魂是什么?这个较难把握,没有一定书法功底难以做到。
(二)临帖,先得其形,后塑其神
上面,已讲了如何去读帖,下面,再讲一讲如何去临帖。尤其像王羲之这样的书法“泰斗级”大师,古往今来,临摹其碑帖者,不计其数。临摹《兰亭序》能得到大家认可的似乎就冯承素一人。在盛唐文化艺术鼎盛时期,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曾临摹过《兰亭序》,可都没有摹本留下。
其次,要悟帖,得其精髓
王羲之笔法,方圆兼施。起笔,逆锋切入,是他行书笔法最大特点,笔到深处瞬间回锋再入笔,是他惯用的笔势。笔锋使转灵活多变。结体左低右高,八面舒展,端庄秀丽,大气磅礴。
从《兰亭序》到《东方朔画像赞》,王羲之的笔法转变,已经从行书过渡到楷法用笔了,笔法方圆兼备。《东风朔画像赞》虽为 小楷,全篇点画骨力劲健,转折起落之处,如断金切玉。包世臣在其书作《艺舟双揖》中,描述《东方朔画像赞》时提到:“一望唯见其气充满而势俊逸,逐字逐画,衡以近世体态,几不辨为何字,盖其笔力惊艳,能使点画荡涤空际。回互成趣。”
我们来看王羲之的《圣教序》,虽为集字,但也从某些方面反映了王羲之行书寓含楷体演变的印迹,我们来看看他行书兼具楷书的特点。
1、方圆兼具,结体灵活
在《圣教序》中,王羲之字体形体结构方圆兼具,灵活多变,字体方圆轮廓展现得淋漓尽致。该方的方,该圆的圆,,体态长短不一,活灵活现,动感十足,字和字之间,形体变化无常,如下图,方圆尽得其势。
2、八面玲珑,舒展有度
《圣教序》体态特征还表现出“八面玲珑,舒展有度”的特征,外展的撇画和捺画,舒展有度,而入笔的左右点八面玲珑,开合适中,不夸张不内敛。如上图的“寒”“含”字。
3、收放自如,无有雷同
综观《圣教序》通篇,其字体大小、收放,变化无常,鲜有雷同。王澍所曾说过:“魏晋人书,一正一偏,纵横变化,了乏蹊径。”可见王羲之书法功力之深厚。这种执一笔法,而变化莫测书写通篇字体,不失气势的书写技巧,常人难以做到。如下图的“而”字,同一篇幅不同体态。
4、行中寓楷,古朴典雅
从《圣教序》中的“天”、“其”、“识”等字,可以看出,笔画方正古朴,行书笔法里寓含楷书笔意,如壁立千仞,结体看起来更加端庄大气,而细节处的变化,透出一股灵动的气韵。这些楷法功夫在《圣教序》里得到极大发挥。
5、形质高古,意趣难求
不论是《兰亭序》、《圣教序》,还是《东方朔画像赞》,王羲之的书体,形体看起来高古典雅,意趣盎然,每一个字都有精妙用笔之处。所以,我们临摹王羲之书法,除了掌握基础笔法,还要领悟其笔意的古法。
6、窥斑见豹,精髓内蕴
不论是《兰亭序》、《圣教序》,还是《追寻伤悼帖》、《建安灵柩帖》等,我们只要抓住他用笔的笔法和结体特征就掌握了一半王羲之书法艺术,如果再领悟到它书法意境中那种八面玲珑,舒展有度,大小不一,纵横捭阖,端庄秀丽而不失约束的书法意境,拿起笔来再书写,就会另有一番收获。
王羲之书法为什么魅力无穷?就在于他规矩中有变化,变化中恪守规矩,用笔老辣,笔法高古而不失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