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林散之的书法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中日友谊诗》,这一作品被人们称为“神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他还有书法作品——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作品《浪淘沙·北戴河》等,除此之外,他还书写过很多历史上十分有名的诗人的作品,例如孟浩然的古诗《春晓》、李白的《草书歌行》和《夜泊牛渚怀古》等。自作诗有《画堂》《颂长江大桥》和《秋思》等。他一生书法作品繁多,他的书法理念促进了中国草书书法艺术的发展。
林散之的书法作品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中日友谊诗》,这一作品被人们称为“神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他还有书法作品——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词作品《浪淘沙·北戴河》等,除此之外,他还书写过很多历史上十分有名的诗人的作品,例如孟浩然的古诗《春晓》、李白的《草书歌行》和《夜泊牛渚怀古》等。自作诗有《画堂》《颂长江大桥》和《秋思》等。他一生书法作品繁多,他的书法理念促进了中国草书书法艺术的发展。
林散之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其深受我国绘画大家黄宾虹的影响,黄宾虹对书画艺术所持有的态度对林散之的书法风格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引导林散之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脱出陈旧理论的桎梏,形成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通过临摹历史诗文,对传统的书法艺术进行创新,林散之一步步成为草书大师,取得了璀璨的成就。
一、林散之书法特点
林散之的书法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他作品中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相互影响,将汉代的隶书与草书巧妙融合,使整个作品显示出一种“忍耐”的感觉。作为当代的书法家,他积极借鉴古人的书法风格和书写技法,不断改革创新,勇于摆脱旧观念的局限。同时,他也学习了王铎的笔法,在创作中巧妙地融入汉代隶书,从而实现创新,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书法风格——林体。
在60岁以后,林散之开始注重草书的书写,并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而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墨水的运用方式在书法创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多种形式的运笔能够使书法更加具有艺术感,所以在书法创作中,艺术家对于用墨技法的掌握至关重要。林散之对隐形法的运用十分巧妙,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所创作的作品中,他更多地运用了该手法,从而使作品越发完美。例如在作品《王昌龄送辛渐》中,其笔法的使用充分地呈现出抽象水墨和山水画中所创作的石头的相同之处。在林散之前期的很多作品中都对传统笔法有一定的保留,这也体现了他对传统书法风格的传承。
林散之的书法创作主要是将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作为基础,并巧妙地将绘画中的墨水法运用到书法创作中,从而探究草书发展的新方向,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草书作品。“林体”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线条不仅十分纤细而且观感优雅,“林体”在我国书法界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推动了当代草书艺术的发展。
二、林散之早期书法中师法“二王”的特点
林散之的草书师法“二王”,“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是在中国书法界十分有名的两座巨峰,二人笔法存在明显的差异,但都为后世书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很多书法家深受“二王”书法风格的影响,特别是颜真卿、米芾、王铎,他们的书法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二王”的书法风格。“二王”之中,王羲之的书法充分呈现出精致美观的特点,其作品线条十分流畅,为林氏所借鉴。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流传至今,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数千年来,该作品引来无数书法爱好者为之倾倒,王羲之也被后人称为“书圣”。到了唐朝时期,王羲之备受关注,地位又得到了提升,其书法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李世民甚至亲自为他撰写了《王羲之传论》,收集、复制了很多王羲之的原创作品,临摹了许多篇《兰亭序》并将它们赐给群臣,使《兰亭序》名垂千古,就连唐太宗本人的传世作品,也大都模仿王羲之的风格。不管是处于哪一历史时期,帝王和宫廷对民间审美和社会文化氛围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浓重的,特别是皇帝的个人意识和喜好,甚至能够扭转社会观念。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王羲之的书法广为流传,其理念逐步发展到了十分鼎盛的时期,同时也对之后历朝历代的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林散之的书法以王羲之书法技巧为基础,以怀素风格为主体。他将绘画中的墨水方法巧妙地应用于书法,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世界。“苗条和优雅”的林体反映了近三百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世界文字美学的中心地位。王羲之书法的主要特征是平和与自然,林也是如此,他将汉字写作从实用性引入注重技巧和注重品味的领域,这表明书法家不仅可以发现书法之美,还可以用自己的作品来反映美。书法彰显的是黑白的视觉艺术,如果在这种视觉艺术中没有色彩冷暖的丰富变化,没有对比,书法的意境也就不存在了。突出单纯和强烈的黑白对比,绝不仅仅依靠两种色彩的单调放置。因此,用墨技法的高明与否,也是决定书法艺术价值的关键。
林散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在笔法中使用了大量山水画的用墨风格。除“二王”外,林散之对明末的书法也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书法家王铎的作品能够十分明显地呈现笔和笔画间的粘连,其笔画间的空隙也被墨水所填充晕染,是墨水影响的缘故。由于笔会积聚大量墨水,所以会出现晕染的现象,使得墨水的边缘呈现出不规则的状态,就好像它是由雕刻过程中刀具快速运动所呈现的一样。因为同样受到“二王”的影响,王铎的书风也呈现出“二王”的书法特点。在王铎的作品中,能够十分明显地看出其独特之处在于特定的涨墨效果,而且该种效果在王铎众多的作品中都普遍得到体现,这一特色也为林散之所借鉴。
三、林散之晚年的书法特色
林散之在晚年成为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是十分典型的“大器晚成”。林散之出名很晚,主要是因为他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学习,积累知识,修身养性。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积淀了深厚的书法风格,还将人生态度中的真诚逐渐内化为诗画陶冶下的性情,滋养着他书法作品中的气、韵、意、趣。在这一过程中,他的书法功力提升到了极高的水平。正是因为其书法达到了非凡而精致的境界,富有深沉而永恒的韵律,才能使人们更深刻地欣赏他的作品。可以说,他的书法艺术包含了他对人生的体悟,充满了天才的灵感。
四、林散之书法在“二王”书法上的创新与发展
林散之的书法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林的运笔方法和用墨方法相互影响,其笔下汉隶和大草的结合,就如同将金石的质量感与草书无拘无束的自由感相结合,给人一种忍耐已久、蓄势待发的视觉冲击。林散之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革新旧时的想法,逐渐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他并没有局限于古人的风格,而是充分吸收了王羲之、王献之、王铎等人的草书风格中的理念,基于自己深厚的汉隶功力作出种种改变和创新,用拙朴的方法突破陈规,造就了属于自己的林氏草书风格。
如林散之的作品《金顶》,其笔触十分强劲,而且落款的部分也显得格外独特,错乱有序,整个作品体现出野性的美感。这一作品被多次出版,是林散之艺术馆中具有重要价值的珍品。林散之之所以在书法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能够继承古人,注重历史,同时还能积极借鉴他人的技法和笔法,善于总结运用。例如,林散之能够总结并巧妙地运用王铎的笔法,从而改善自己作品中的用墨技法。林散之的作品中有王铎笔法的影子,而王铎的草书同样继承了“二王”的风格,林氏书法结合“二王”与王铎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所以在林散之的作品中也自然具有多样的风格特点,这同时也是他对传统书法的融会贯通。林散之的草书作品中对王铎风格的借鉴,主要体现于林散之在创作中所运用的连续体。
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二王”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深受后代书法家的崇拜和敬仰。“二王”之间是父与子的关系,但是身为父子的两人在书法中却形成了很大的风格差异。王献之的书法是对其父亲书法的继承和革新,有着不同于其父的、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父亲的书法水平一定比儿子的书法水平高,因此在临摹王羲之的书法时,总认为较其子王献之的书法更好。但是,王献之书法特点是在其父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其在创作过程中身负巨大压力,对于他来说,只有大胆地进行创新,才能打破父亲的藩篱,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林散之的书法生涯中,也深刻地体现出来。
五、结语
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不仅需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积极进行改革创新,促进书法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书法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且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博大精深的古汉字文化,国外优秀的英文书法及蒙古书法等,都曾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站在广义的角度看,书法是文本符号进行编写的重要方法,进行书法创作时,要将文本的特点和意义作为书法创作的依据,从而充分地体现出创作者独特的书风,使整个作品充满艺术感。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书法艺术必将飞速发展,并紧紧植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促进现代艺术的进步。林散之这样的大家,在书法历史中就像是“二王”一样的巨峰,不管当代的人们所攀爬的是哪一座美丽的山峰,学习的是哪一位大家的作品,欣赏眼前风景的同时都要眺望远方,不受一时一地一人的限制。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林散之在书法上的成长历程和创新道路,值得每一位当代艺术家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