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一直在关注着胡秋萍的书法,因为她是写魏碑和草书的,这一点也正是我的喜好。因此,也就一直在思考这两种书体如何融合,朝着哪个方向去创作,所以对于胡秋萍的书法来说,它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从胡秋萍书法的整个风格来说,它是有大气象的,这不仅是一位女书家所引人注目的,最为重要的是她写出了一个时代的书法风格,这个时代并没有落下她,说到底,她的书法作品中不仅仅是笔墨元素的参与,更是有着一种情怀、一种自信、一种学问和一种符号与方向。
我一直在关注着胡秋萍的书法,因为她是写魏碑和草书的,这一点也正是我的喜好。因此,也就一直在思考这两种书体如何融合,朝着哪个方向去创作,所以对于胡秋萍的书法来说,它是我关注的一个重点。从胡秋萍书法的整个风格来说,它是有大气象的,这不仅是一位女书家所引人注目的,最为重要的是她写出了一个时代的书法风格,这个时代并没有落下她,说到底,她的书法作品中不仅仅是笔墨元素的参与,更是有着一种情怀、一种自信、一种学问和一种符号与方向。
其实我并没有见过胡秋萍先生,对于她的许多事情并不知晓。有次我写了胡先生的一篇短文,被她的助理所看到,他问我认识胡秋萍老师吗?我说不认识,他就说,你不认识,怎么能写到这个程度?刚开始我以为他是要责怪于我,后来通话中,他是在鼓励我。他说,胡老师人很和蔼可亲,她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做学问,也在写书,但写字的时间并不多,一旦有了灵感后,马上就会去写字,而这个时候所创作的作品,都是一气呵成的,并且也会写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他的这个说法,真的是颠覆了我对书法名家的认知,以前以为他们都是每天在写字,在研究字是如何写的,研究古人的名帖名碑,原来在胡老师那里,书法只是她日常做学问后的一个“业余”事情。后来自己也想了许多,觉得这位助理老师说得是对的,书法在古人那里不也是“余事”,不也是“游于艺”的事情吗?她对书法的态度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后的事情吗?看来胡秋萍先生是把书法的重点放在了做学问之上了。
后来,助理问了我的地址,给我寄来了胡秋萍先生的一些最新书籍和资料,我一一看过,更让我震惊。书法的境界原来就是不在写字本身,而是后面有强大的学问做支撑。胡先生所作的《听花堂诗语》,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这些年她的一些诗作集,形式是一首诗配她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让人既读了诗,又观了书法,而且这些书法作品并不完全是草书或魏碑,可能是根据诗作的内容来分书体写的,让书法更有意境之美。下册是她的一些散文、游记、采访片段,这个里面所配的书法作品不多,但主要是让人们在阅读散文时,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内心世界,我觉得这样安排是非常恰当的,因为散文需要人在静心的情况下,进入到散的世界,再走出来去揣摩它的神韵,这是需要静下心来去完成的。
对于胡秋萍的书法来说,我想主要有以下这些方面的看法。一是精熟的笔墨元素,二是风格上的艺术性气象,三是有深邃的学问支撑。具体表现如下:
笔墨是书法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在胡秋萍的书法作品中,她是走在了时代的前沿的。我不得不承认,胡秋萍的书作中,她对笔墨的驾驭能力是非常高超的。先是很超强的控笔能力,任何毛笔写出任何书体的文字,都是在娴熟的控笔之下来完成的,这一点,是她早年所练就的书写能力。再是对墨色的变化控制能力也是把控到位的。墨色的多点变化、块面变化,应证着书法的“情绪”,就像她唱歌唱得那么深情、动听一样,琴瑟和呜一般抑扬顿挫。
书法的艺术性来自书法风格,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风格。胡秋萍先生的书法是有很强的艺术性的。她是在书写中,“制造了矛盾”,后来又一个个去解决这些矛盾,这也是书法之所以高深有难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有人就说,书法是非常有难度的,这不仅是说它的技法能力,更是在单线书写不可更改状态下的一次性完成,并且在这一次性的书写里,还要制造和解决好诸多矛盾,这是它的最难之处。认知决定了做事的目标和方向,有了正确的认知,才有可能把问题朝着这个方面去解决,而此时,认知的程度也是决定做事深度重要一环。胡秋萍的书法风格及艺术性,则是由她更深更广的认知水平来决定的。
深厚的学问和个人修养是书法境界的深层次体现。我们在欣赏一个人的书法作品时,往往首先是看它的字形是否美观,如果好看了,就认为写得好,其实,我是不太赞成这个说法的。字形的好看与否,它只是外在的形式,就像一个人穿着的外衣一样,想要真正了解这个人,就要看她的言谈举止,看她的内心表达。而胡秋萍的书法,就像是她的人一样,尽管外表上看起来是有博大、磅礴之气象,这也就反映了她的内心——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有丰富的内在修为,有博大无私的处事胸怀,有洞达事物的开阔眼界。
欣赏和学习胡秋萍书法,一是要眼睛盯着她在书法风格上的一切变化点,她对笔墨元素的把控方法,二是要把着眼点放在她的诗作、散文等文字作品上,了解胡先生观察事物、记录事物、认知事物的态度和眼界,三是最为重要的,就是要用学养来滋养自己的内心,让世间各种事物从客观走到主观中来,再由主观意识蜕变为书法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如此才能保证书法审美、检视、创作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