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在很多书法专家乃至书法业内人士,一张口就是学书法必须学古人的,学今人的书法是没有前途的,其实这个话是围绕在当下书法圈的一个最大的笑话。因为古人今人,凡是高人都可以学,但你要会学。杜甫是古人,他的诗好,每个写诗的人都去学杜甫吧,我看也不一定。叫郭沫若只学杜甫就不一定合适,郭沫若跟李白学才合适。这是文化问题,今天不详细谈。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现在很多书法专家乃至书法业内人士,一张口就是学书法必须学古人的,学今人的书法是没有前途的,其实这个话是围绕在当下书法圈的一个最大的笑话。因为古人今人,凡是高人都可以学,但你要会学。杜甫是古人,他的诗好,每个写诗的人都去学杜甫吧,我看也不一定。叫郭沫若只学杜甫就不一定合适,郭沫若跟李白学才合适。这是文化问题,今天不详细谈。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再一个,王献之跟王羲之学的,王羲之对于我们是古人,对他儿子王献之还是古人吗?向古人学还是向今人学,都没关系,关键是看怎么学。假如你今天学今人,写的跟今人一样,最后你把自己写死了,写没了,是你自己的学法出现了问题。
再比如当代的黄宾虹是个大画家,也是大书法家,但在当时的时候还没有人把他的字看那么高。但是他教了一个学生,就是林散之,林散之成了当代草圣,他教得很成功,林散之学得也很成功。
那林散之在家里天天临“二王”不好吗?那干吗去跟一个当时不被认可的一个书画家学呢?是黄宾虹用笔用墨的艺术观念启发了林散之,在林散之的心里种下了书法的种子。
这太重要、太关键了。正因为他心里有了这颗书法的种子,最后在草书上达到了顶峰,成为一代草圣。他的草书好在哪里啊?就是用笔用墨,直接受黄宾虹的影响,黄宾虹讲“五笔七墨”,他自己的那些关于技法的经验,启发了林散之。正因为有了这些启发,林散之再学习古人包括学“二王”就会豁然洞开。
大胆推测一下,假如没有黄宾虹,光有“二王”的话,我觉得林散之未必会成为一个大书法家。
如果只有二王,没有米芾和黄庭坚,哪来的赵孟頫?没有赵孟頫,哪来的董其昌和王铎?没有张瑞图和文征明,以及傅山,哪来的吴昌硕、康有为和赵之谦这些人?再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当下书法圈最有“地位”的人欧阳中石,不就是学习了吴玉如么?难道吴先生相对欧阳中石就是古人了?
如果只研究古人,那中国的书法史只属于晋唐少数书法家了。就没有以后元明清的发展了,就更谈不上清朝碑学的兴起之争了。这是很常识的事情,为什么我们非要颠倒黑白呢?
中国书法是一脉相承的,王羲之是根本,以后其他的历代书法都是分枝。唐、宋、元、明的任何一位被认可的大家,其书法都是经典,学一家之长,完全可以取书法真法。
历史上沈周一生专注于对黄庭坚的学习上,最后成了大器。所以,今人没有必要不切实际地去追求晋唐。
比如,按照晋唐之法,宋人的书法是没有理论依据的,比如黄庭坚用笔上的笔划的连绵起伏与似粗麻又极为不均的线条,对照着“永”字八法,就是“柴担”了。我也曾经回击过一个叫喊者研究晋唐书法的学者,晋唐书法的理论只是书法宏观上方针,或者宏观的技法,并不是统一的法度。(本文来自网络,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