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曾经的兰亭奖得主王冬龄,现在一心写“二维码”,你能看懂吗?一提起王冬龄这个名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的“二维码”书法。还有些人,直接把王冬龄列为当代“丑书”的杰出代表人物。说实话,他的“二维码”草书,从大众的欣赏角度去分析,真的很难看出好在哪里。
曾经的兰亭奖得主王冬龄,现在一心写“二维码”,你能看懂吗?一提起王冬龄这个名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他的“二维码”书法。还有些人,直接把王冬龄列为当代“丑书”的杰出代表人物。说实话,他的“二维码”草书,从大众的欣赏角度去分析,真的很难看出好在哪里。
其实,早年的王冬龄不是这个样子的。1981年的时候,王冬龄毕业于中美院书法研究班,获得硕士学位后直接留校任教。在2012年的时候,他又获得了书法“兰亭奖”的艺术奖。从上面这些经历就能看出,早年的王冬龄,水平还是相当可以的,否则也不可能得到这么多的认可。
王冬龄早年的书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楷书。下面这这幅作品,就是王冬龄的楷书,大家看看怎么样?说实话,虽然谈不上多亮眼,但最起码能看到植根于传统的功力。他这么写,大多数人都能接受。
有时候我就在想,如果王冬龄老师沿着这种风格走下去,说不定,他也能和刘洪彪等人一样,引领当代草书的创作方向。遗憾的是,王冬龄老师并没有这么弄,一个转身,玩起了它的“二维码”书法。这么一弄,王冬龄老师算是出名了,同时,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很多朋友都在纳闷:从书法“兰亭奖”,到现在提笔写“二维码”,王冬龄是怎么想的?
王冬龄是怎么想的,咱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王冬龄曾坦言:“现代书法的出现,面对必然纷繁的质疑,是妥协还是前行?是附庸还是坚持?有时候,真的需要一种钝感力,别太受外界的影响。有时候,批评也能成为前行的动力。”很多朋友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都会想到邵岩的那句名言:“老百姓根本不懂艺术”。说白了,这些都是为自己在做辩解。长久的看,这种辩解是无力的。
纵观整个书法史,表面上看,是那些被奉为楷模的书法家们在推动书法的发展和创新。实际上呢,真正的动力来源还是那些不太懂书法的吃瓜群众。书体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大家伙在日常书写中慢慢积攒出来的经验。任何一种书法风格,要想得到后世的推崇,必须先要过了老百姓这一关。如果把自己的创作风格放到大多数的对立面上,基本可以断定,这必将是昙花一现。
反过头来说,王冬龄和邵岩等人的尝试,也是必然。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每次创新都能成功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准确地把握未来的方向。路有很多条,总要有人去大胆的试探。从这个层面上讲,王冬龄和邵岩这些前辈如此表现,也是有积极的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