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学习

书画艺术家印章体式类别(图文)

0 2022-11-03 13:11:52

摘要:    印章的体式类别较多,琳琅满目,不胜枚举。下面就常见的各种类别作一简要介绍,在学习创作时可作为参考和拟仿典范。  (一)姓名印  姓名印,顾名思义,即以印主的姓名入印。它

  印章的体式类别较多,琳琅满目,不胜枚举。下面就常见的各种类别作一简要介绍,在学习创作时可作为参考和拟仿典范。

  (一)姓名印

  姓名印,顾名思义,即以印主的姓名入印。它是取信之物,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书画艺术家。因为姓名印在他们的作品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一幅作品可以无款但不能少印,无印则不能称为完整作品。古今姓名印有以下几类:

  1.姓名印。姓名后面加“印”、“之印”、“印章”、“印信”,或加“章”、“之章”等。

  2.名印。名后加“印”、“之印”、“私印”,或加“章”、“印章”等。

  3.姓氏印。姓后加“氏”,也有姓前同时加地名的,如“金陵某氏”、“燕京某氏”等。

  古代传世的姓名印中还有姓加图像、肖形等形式。书画家用印比较讲究,一般在作品上根据画面需要钤盖多方姓名印,姓与名刻成对章,一朱一白。在名章后面加“书印”、“画印”、“书画印”等(见图5—3)。

  (二)字号印

  字号是古代文人的癖好,除了有一个正式姓名外,还要给自己起几个字、号或多个别号,以示风雅。字号印起源于唐,从宋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字,即表字。字印,旧名表德印。字一般只起两字,刻成印章,后面不能加“印”、“之印”,以此与姓名印区别(见图5—4)。号印是以号或别号入印(见图5—5),如苏轼有“东坡居士”印,赵孟頫有 “松雪道人”印,朱耷有“八大山人”印等。

  (三)斋馆印

  斋馆印也是文人喜用的一种形式,书画家常用它与姓名、字号印相配盖于书画作品上。目前见到最早的斋馆印,有唐代宰相李泌的“端居室”三字印,被称为斋馆印之鼻祖。到了明清,斋馆印在文人艺术家中非常盛行,至今依然不衰。斋馆印有人备不同名称的数方,但不一定有其室,大多数斋馆只是在印上。明代书画家文征明就曾说过:“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馆的名称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起,如某某斋、馆、轩、楼、阁、室、屋、堂、庐等(见图5—6)。

  (四)鉴藏印

  鉴赏收藏印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唐太宗有“贞观”、玄宗有“开元”二字连珠印,今天在唐代御藏书画作品上即能见到,为鉴赏收藏印之起源。其后是南唐的“建业文房之印”,宋太祖的“秘阁图之印”,宋徽宗的“大观”、“政和”、“宣和”印等;文人艺术家有苏轼的“赵郡苏轼图籍”印,米芾的“米氏审定真迹”印等。元、明、清的鉴藏印更是兴盛,不计其数。

  鉴赏收藏印的内容多种多样,可概括为三类:

  1.鉴赏类。如鉴赏、清赏、心赏、珍赏、读过、曾阅、过目、曾读、过眼、眼福、经眼等。

  2.收藏类。如收藏、考藏、鉴藏、珍藏、藏书、藏画、珍玩、秘笈、珍秘、图书等。

  3.校订类。如校订、考订、审定、鉴定等。

  以上三类是较常见的内容(见图5—7),还有极少数用成语、吉语类入印的,如“子孙保之”、“子孙永保”,或祈愿语“某某某愿此书永无水火虫食之灾”等。

  (五)闲文印

  闲文印是随着篆刻艺术兴起而产生的。篆刻家的创作,主要以闲文印为主。闲文印的内容非常丰富,一般有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句、成语、吉语等。在这些内容中,又可分为抒情言志、艺术论萃、人生哲理、自然景观等,不胜枚举,全凭作者自由选择或自撰,以此来表达情性,寄托思想,故有“闲章不闲”之说。闲文印的使用,主要是书画家。用它钤盖在书法作品的起首部位,叫做引首,盖在第一行右边的中下部称腰章;中国画使用的闲文印谓压角章。闲文印形制有正方、长方、椭圆、圆形等(见图5—8)。

  (六)肖形印

  肖形印是印章篆刻艺术形式的组成部分。肖形印起源于春秋战国,其功能:一作祝告吉祥、避邪,二也可作信物之用。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纯图案,另一种为图案加文字。汉代以文图结合的形式居多。刻制图像内容有人物、犬、凤、朱雀、白虎、玄武、龟、蛇、击剑、格斗等。古代肖形印主要是阴刻(见图5—9);现代篆刻家以阳刻创作为主,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来楚生先生即是现代肖形印大师。

  (七)鸟虫书印

  鸟虫书是古代民间的一种装饰性很强的美术字,对于它的起源,王献唐云:“故鸟虫之起,起于幡信之鸟章,其体即立,乃以施之彝器⋯⋯”,这种文字最早见于古代兵器或乐器的青铜制品上。鸟虫书印起源于先秦,古中已能偶然见到,真正成为规模是在汉代。由于其体“非正格”,被文人视为雕虫小技,汉私印中数量也不是很多,明清流派印很少有人涉及。现代篆刻家以此形式进行创作,成为了篆刻艺术的一种新形式。由于鸟虫书盘曲多变,极富情趣,且又不悖“六书”,很有艺术审美价值(见图5—10)。

  (八)朱白相间印

  朱白相间印起源于汉代,形式为朱白结合。朱白字数的比例不等,有一朱二白、二朱一白、一朱三白、三朱一白、二朱二白等。朱白印的布局很巧妙,因其留白相等,初看似满白文,细审方觉有朱白对比之妙。印面布排的规律,是根据文字笔画的多少,笔画繁者刻成白文,笔画简则刻朱文,从而达到协调统一。这类印章只适合工整一路(见图5—11)。

  (九)花押印

  花押印,也称署押、押字印。兴于宋代,盛于元代,故又有“元押印”之称。花押印是元人的主要凭信之物,因字体难辨,不易假冒。形制都作长方,印文一般为持印者的姓名,“姓氏”字体用楷书或隶书,“名”则化成似图案又像草书人名的符号,总之是只有持印者自己才能辨别的非画非字式样(见图5—12)。这类印章一直延续到明、清才衰败。现代篆刻家在花押上进一步创新,别有情趣。

  (十)吉语印

  吉语印起源于春秋战国,盛行于秦汉。人们把此印佩带在身,一是作为雅玩,二是为了吉祥、避邪,寄托美好的愿望。内容一般为“敬事”、“吉祥”、“永福”、“正行”、“康宁”、“日利”、“日入千万”、“出入大吉”或用成语等。字数一二字至十几字不等(见图5—13)。也有把吉语印作为殉葬品使用的。吉语印是闲文印的起源。

  (十一)书简印

  书简印是古人钤盖在信札上的专用印,如“某某印封”、“某某启示”、“某某信印”、“某某手书”、 “某某私记”等(见图5—14)。

  (十二)地名印

  刻有地名的印章,也是书画家的常用印。地名印与姓名印相配,钤盖在书画作品上,表露作者的籍贯。内容一般为地、市、县或区域,用旧称和别称的较多,如上海作“海上”,苏州称“吴郡”、“吴门”。有些书画家喜把姓名与地名同刻一印(见图5—15)。

  (十三)今体字印

  中国的文字分古今,以秦为界,秦以前的篆书称古文字,秦以后的隶书为今体字。用今体字入印,早在晋代已有,如“零陵太守章”,五代的“右策宁州留后朱记”印(见图5—16)。其后在私印中除 “花押印”外,历代均有今体字印传世。现代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把美术字入印,也有一定情趣,不过只能偶尔为之。

  (十四)母子印

  在传世的私印中,有一种大印套小印,小印中再套更小的印,似层层抽屉的套印,叫做“母子印” 或“子母印”。这种印式起源于东汉,兴盛于魏晋,制作精良,工艺考究。大印空腹,腹内套进大小合适的小印。有两层套一组,也有三层套一组的(见图5—17)。

  (十五)多面印

  多面印盛行于汉魏,传世不多,一印刻两面至六面不等,六面印较少(见图5—18)。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