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学习

临写钟繇小楷《宣示表》 宣示表字帖完整版(图文)

0 2022-11-26 11:36:57

摘要:  宣示表,故宫博物院藏,著名小楷法帖,原为三国时魏钟繇所书,真迹不传于世。只有刻本,一般论者都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18行。后世阁帖、单本多有翻刻,应以宋刻宋拓本为佳。

   此《宣示表》极为古雅,而“古雅”乃是一件书法的至高境界,在用笔和结字方法上尚保留部分隶书意趣,整体质朴自然而气象雍容,成为后世学习小楷千古不易的经典!  一.临习《宣示表》应注意以下几点:

  《宣示表》用笔沉实古朴,虚和简净,充溢着——种恬淡安详的气氛。该帖字形偏扁,长横居多,首先,要求执笔方法要正确,即执笔宜浅,当以指端贴管,因为指端处感觉灵敏。执笔浅则掌自然虚,掌虚则运动适意,无窒碍之势。南唐李后主所提出的“拨镫法”,历代书家各有不同的解释,有的人理解为善于骑马的人,当以足尖踏马镫,浅则易出入;有的人理解为拨镫即古人用指尖持小棒挑拨灯芯,比喻浅执之法;有的人理解为由于浅执笔时,虎口间状如马镫。这几种解释尽管不同,但都是说执笔要浅,浅则易于转动。否则,若执笔过深,则掌势必不能虚,指深掌实,运笔时就不能自如地回旋进退,容易导致气机窒滞、调运不灵的毛病。但也不能过低,因为执笔越低,笔头的活动空间越小,特别是在写长横时就自然会受到影响。用力不可太紧,也不可太松,宜适中。太紧则用笔易于僵硬,太松则点画易靡弱。故执笔当用“软硬劲”,紧而不死,松而不脱,不宽不猛,有中称之道乃佳。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说道:“握管太紧则力止于管而不及毫,且反使笔不灵动,又安能指挥如意哉!”故苏轼提出把笔虽无定法,但须心欲其虚而宽,只有虚而宽,才能运转自如。

  其次,书写时要注意腕宜平、掌宜竖。腕平掌竖则锋容易正,锋正则四面势全。但在运笔时又不是永远与纸面保持垂直之状而平行运。动,当以直为圆心,笔管随着笔势的往来,前后左右,翻腾起倒,惟意所使,及收笔时,端若引绳,终则持之以正,笔势自然圆活。

  第三,要注意该帖有些字的正确笔顺。笔顺正确是写好该帖的重要条件。如图一“所”字,正确的书写顺序是第二笔和第三笔先写两个短竖,然后再写两竖之间的挑笔,这样在行笔走势上就可以和右边的撇折横连起来,从而体现笔画之间的呼应。还有如图二“弃”字中间的“世”,正确的书写顺序是先写长横,再依次写三个竖,最后写下边的短横。图三“献”字左边开始部分的正确笔顺是先写横,再写横钩,再依次写竖、横、横,再写撇,然后写下面的部分。再如繁写的“门”字,其正确的书写顺序是:先写左边竖、横折、中间短横,再写提,然后是右边,先写竖折横(图四“闻”字此笔已断成两笔),往上依次写横、横折钩。

  以上是临写《宣示表》所要注意的。实际上要能真正地写好该帖,首要一点是认真读帖,要多写多体味。开始是有意识的、被动的,迨至纯熟至极,则气自和,势自贯,臂自活,腕自灵,指自凝,笔自端,气贯十指,集中一点,及至此时,便无思虑,只凭自己的一种感觉在写了

  二.基本笔画的写法。

  (一)、横画又称为“勒”。所谓“勒”有愈收愈紧之意,发笔时要逆入,收笔时要回顾,行笔时要意有所颐,逆势涩进。《禁经》中所谓“画如长锥界石”,喻行笔不可太光滑浮薄。《宣示表》中的横画有长横、左尖横、右尖横、点状横等。

  1.长横。其写法是先轻锋逆人,重顿后向右徐徐行笔,此时用笔稍轻,至收笔时宜轻提、略顿、疾收。如图一“不”字首笔。

  2.左尖横。如图二“二”字的尖横。其书写方法是尖锋入纸,顺势落笔后即借力于上,将笔杆向右前方倾倒而右行,至收笔时稍用力向右卜顿挫—下,然后迅速反折收之。

  3.右尖横。其起笔如同长横,只是在运笔过程中逐渐提笔,最后出锋,呈左粗右细之状。如图三“示”字上横。

  4.点状横。如图四“睨”字右部分中间的右横,原本是一短横画,这里用一点代替,使整个字显得灵动、富有生气。

  (二)竖

  1.垂露竖。其写法是藏锋逆入,然后迅速向右作一横落点,调锋向下行笔,至收笔时向左上略提,然后反折向上藏锋收笔。如图五“外”字的长竖。

  2.悬针竖。其起笔如垂露竖,行笔至三分之二处时,边行边提,至出锋时迅速于空中作收势。其收笔处当尖锐饱满。如图六“则”字的末笔。

  3.上尖竖。其写法是尖锋入纸后向下行笔,至收笔处将锋向左上略提、轻顿,然后反折收之。如图七“信”字左竖。此类竖在该帖中用得较多,这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4.短撇竖。其写法是藏锋逆势入笔,略顿后向左下方撇出,笔势斜且略有弧度。如图八“而”字右下的短撇竖。

  古人遗留下来的这些方块字,多由一些横梁竖柱搭接而成,故横竖笔画较多,似乎横画尤多。古人把横喻为“千里阵云”,把竖比作“万岁枯藤”,赋予这极简单的笔道以万千气象。钟繇凭借他那千钧腕力和万千灵感,把一个个横竖笔画写得筋骨健壮,纵横有象。它们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俯仰或向背、或曲直或斜正,有悬针有垂露、有方圆有虚实、有应上有带下、有敛缩有展伸,真是变化多端,令人回味无穷。

  (三)撇画与捺画犹如人之四肢、鸟之双翅,决定着字的神态与动势。《宣示表》中撇捺的写法可谓丰富多样。?

  1.长撇。此画古人称之为“掠”,柳宗元《八法颂》说:“掠左出而锋轻。”由是可知长撇—笔之中有轻重粗细的变十仁,富有节奏感。由于其收笔时势微曲而末锋飞;起,故有回顾之势,,如图一“念”字首笔,其具体书写方法是,起笔宜轻,藏锋逆入,略提后向右下作—轻点,然后调锋向左下运行,山轻渐重,自然向左下撇出,注意要力送笔端。

  2.长曲撇。如图二“有”字之撇。起笔写法同上,只是其形中部要微带曲势,整个笔画要有弹

  3.回锋撇。其写法是轻锋逆入,作点后将锋调中,疾势下掠,至收笔处则将锋微微向左上挑出,有回顾之势,注意要含蓄。如图三“度”字的回锋撇。

  4.短撇。古人称之为“啄”法,如鸟之啄物,锐而且速,喻其用笔当迅捷、爽利、明快,如图四“委”字上撇。其具体写法是,轻锋向右上逆入,然后迅速向右下切入作一斜直落点,再调锋向左下用力撇出,出锋时要尖锐饱满有力。

  (四)捺画的写法。

  1.斜捺。作捺之法,一波三折,势宜开张。李溥光《雪庵八法》中说:“险横三过,而开揭其势力。”行笔宜抑扬顿挫,不徐不疾,从容不迫。收笔时应将笔锋收归画中。如图五“反”字的末笔。其书写方法是轻入笔,向右下快速行笔,至陕收笔处稍顿后向右出锋。此捺宜轻盈秀气。

  2.短捺。短捺形同斜捺,只是较短,且较粗壮。如图六“休”字末笔。

  3.平捺。如图七“之”字末笔。其具体写法是先向左下逆入,略提,再向右下行笔,逐渐加重用力,使笔毫斜铺展开,至卜折角时,须借力向卜,稍一顿驻,然后边走边提,至出锋时迅速于空中作收势。

  4.反捺。其写法是尖锋入纸,再向右下行笔,渐行渐按,至收笔时稍顿后反折回锋收笔。如图八“表”字的反捺。

  (五)挑画,古人称之为“策”,即以鞭子策物,用力在策本,得力在策末。书写时应注意侧锋点入,锋尖上仰,带偏侧之势。运笔时当边走边顿挫,边挫边提,至收笔时,锋已收归画中。故行笔不宜太快,快则势必形成偏锋浮薄之弊。具体书写方法是先朝左下轻锋逆入,略提,再向右下切入作点,然后向右上逐步顿挫,边走边提,至出锋时迅速于空中作收势。如图—“择”字之挑画。

  (六)关于竖钩的写法,陈思《八法洋说》中说:“须蹲锋得势而出,出则暗收。”所谓“蹲锋”,即出钩之前稍向下做一快速的按笔动作,如人跳高时跃起前的半蹲动作一样。所谓“得势而出”,即指蹲锋后在恰到好处时迅速出钩,不可迟疑,若伫思稍息则神纵不坠矣。如图二“可”字竖钩,其具体写法是先写竖,至出钩时蹲锋借势向左上钩出,须自然、尖锐、饱满而有棱角。

  横钩的具体书写方法思稍息则神纵不坠矣。如图二“可”字竖钩,其具体写法是先写竖,至出钩时蹲锋借势向左上钩出,须自然、尖锐、饱满而有棱角。

  横钩的具体书写方法是,先写横画,至出钩前先向右下作点,再轻提笔锋,中后向左下钩出,钩应对准字心。如图三“宜”字的横钩。

  戈钩的写法是先逆锋向左上作点,调锋后引笔下行,同时笔杆渐向左前微倾,至收笔时蹲锋得势而出。如图四“武”字的戈钩。

  浮鹅钩的写法是先向上逆锋起笔作点,调锋后引笔下行,至转角时提笔中锋而过,宜自然圆润有力,再向右运笔,至出钩前蹲锋,得势后稍作顿挫向上推出,要力送锋尖。如图五“也”字的浮鹅钩。

  卧钩,如图六“思”字下部的钩画。其书写方法是,先轻锋入纸,向右下转笔,并逐渐加重笔力,至出钩前向右下蹲锋,得势后钩出。

  (七)折画是两种笔画的交接。折应写得方劲雄强。如图七“旦”字的折画,其写法是先写横,至折角时,用腕微向右上方翻动,将锋提至横画的右上角,然后迅速于纸面上侧势—翻,使锋面由阴面翻到阳面。翻笔时锋尖于纸上作暗圈,动作要爽利快捷轻灵。翻笔实际上就是使横竖二笔吻合得自然,以不露痕迹为上。小楷的折法,其整个动作是极其微小的,动作也是在极短的一瞬间完成,有时完全只是凭自己手腕中的一种感觉。同时,小楷的折法不可太显露棱角,宜含蓄一些。《宣示表》中的折有直折而下,如图八“同”字,也有倾斜的,书写时应注意笔势。

  三.《宣示表》的章法特征

  《宣示表》在章法上的独特性也使得它与其他作品拉开了距离。在隶书中奉为规律的“纵成行,横有列”,在该帖里已变成—厂“纵有行,横无列”。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帖中,字与字之间还有着较大的距离,而在这里已是字距几乎消除,上一字与下一字之间因势生形、因形生姿,在纵向上显得格外茂密,全篇上也避免了“平直相似,状若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因而有—种质朴自然之美。这也正是明、清两代颇耗“功夫”的“馆阁体”终不及之的重要原因。总之,学写小楷,因力在于指腕之间,故不必—定要高悬手腕,因为

  小楷每字亦只二三分见方,笔势有限。另一方面,小楷沉着端重,用笔精致细腻,要悬肘作字,于初学者来说,实在难于控制和驾驭,故初学小楷,不宜高悬手腕。一般可采用提腕的方法,即肘着桌面,虚提其腕,与桌面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这样既能有效地控制和驾驭手中之笔,又能使腕部圆活地转动,笔力和笔势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完)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