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刘根等造像《刘根等造像碑》39.5×144㎝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五月刻 河南省博物院藏《刘根等造像碑》(局部)点击右键逐页下载[题签][1][2][3][4][5][6][7][8][9] [10][11][
刘根等造像
《刘根等造像碑》39.5×144㎝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五月刻 河南省博物院藏
《刘根等造像碑》(局部)
点击右键逐页下载[题签][1][2][3][4][5][6][7][8][9] [10][11][12](图片由书友逍遥法外扫描制作)
《刘根等人造像》全称《刘根卌一人等造像》,北魏正光五年(524年)五月刻。清光绪年间在洛阳城东韩旗屯村出土。归开封郑清湖,1936年始归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前身)。该碑为卧碑式造像碑,石灰岩质。几乎竖界三等分,中间为线刻释迦说法图,左右为“佛弟子刘根卌一人等敬造刊记”和题名,正书,像前记十九行,行十七字。题名十七行。前四行直行,后作四列。从四侧和背面皆为毛茬以及造像记中有“敬造三级砖浮图一区”等语看,此碑应系嵌在一座砖塔上的铭记。《中国书法大辞典》有著录。
《刘根等造像碑》中间造像
《刘根造像碑》雕刻中间释迦说法图,画面中的主尊释迦牟尼高内髻,面相清俊秀丽,外着双领下垂式通肩大衣,内着僧祗支,胸前束带打结,右侧衣襟甩向左臂绕肘下垂,手施说法印。结跏趺坐于方形束腰须弥座上,右足外露,裙裾覆搭座之上部。有莲瓣形火焰纹背光和圆形头光与身光相连。上部的圆形华盖上刻山花蕉叶、莲花、莲瓣、三角垂珠等纹饰,四条幡带悬垂于背光前后。主尊前方左右各刻二身供养菩萨,头束花髻,颈佩项饰,帔帛绕肩在身前交叉穿环下垂至膝际后上扬穿肘下垂,下着长裙,跣足立于莲花座上,有椭圆形头光。在菩萨的外侧和身后各刻六个弟子,其中左菩萨外侧年青弟子为阿难,右菩萨外侧一老者为迦叶。菩萨身后的十个弟子形象各异,其中右边五弟子均为光头比丘形象,而左边五人形象怪异,骨瘦如柴,多位老者应是外道仙人,其中头梳螺髻者应为辟支佛,这是河南佛教造像中较早出现的辟支佛形象。后有山石树木点缀其间,整幅画面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在鹿野苑说法的场景。这种题材的出现,对东魏、北齐的造像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北齐造像题材的主要内容。
选自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造像书法选编》(王均、张建平撰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