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龚晴皋的传说 (三则) 作者:李传启 来自:巴南公众信息网 [笔者注]龚晴皋,有名为融,字晴皋,号拙老人。清朝乾隆举人。工书善画,传说得到成亲王和嘉庆皇帝的赏封。当时
龚晴皋的传说
(三则)
作者:李传启 来自:巴南公众信息网
[笔者注]龚晴皋,有名为融,字晴皋,号拙老人。清朝乾隆举人。工书善画,传说得到成亲王和嘉庆皇帝的赏封。当时在京城有“家无晴皋字,不成书香第”、“家无晴皋画,必是俗人家”的风气。巴县志云“县三百年来,极高文艺誉者,有融一人而已”。
躲知府
传说,重庆有个知府,很想得到龚晴皋的亲笔字画。他就写信去请龚晴皋到府衙作客。
那时龚晴皋在曲水寺教私馆,他并不以为然,把信放在一边也并不理会,依然教他的“子曰……。”
知府见信没把龚晴皋请来,又差衙役去请。衙役狗眼看人低,并不认得龚晴皋,见到龚晴皋那穷酸样儿,还以为是私馆请的杂役。
衙役就问:“喂,老头儿!你龚先生、龚老爷在不在?”
“你找他做啥子?”
“我哪敢找龚老爷哟,是我们知府大人请他到府衙去耍。”
“是恁个。龚先生出门去了,可能一时回不来。”
“那这些学生娃儿,啷个没有放喃?”
“见笑,见笑!是穷酸我给他代的。”
知府见两次都没把龚晴皋请来,就打起主意亲自到曲水寺走一趟。
知府出门,衙役开道的锣声远远就能听到,多长一串人还没有进曲水寺的山门,早就有人通报龚晴皋了。龚晴皋马上把学生从后门放得干干净净的。
知府人马到了曲水寺,向和尚打听,和尚却说不晓得。
啊,知府又空跑了一趟。
“错”写招牌
人和场朝九宫庙那头的场尾尾,有一座桥,叫回龙桥,桥当头有一家卖汤元儿的小店店儿。有一天曲水寺的教书先生龚晴皋,无意中转到那里去了。他看到小店店儿又干净,又清静,就走进去坐起歇脚。老板以为他是来吃汤元的,就跟他舀了一碗去。端都端起来了,龚晴皋觉得不吃不好得,就拿起筷子拈了一个放进嘴巴头。噫!味道还不错嘛!可惜没得好多人来照顾他的生意。龚晴皋吃完汤元,又坐了一阵,才摸出几个钱付帐,老板走过去硬是不收钱,说他今天才开张,奉送一碗图个吉利。龚晴皋见店主人恁个厚道,就说:“我看你这个店缺块招牌,我帮你写一块要不要得?”
店主人高兴忙了,赶紧去借来纸笔墨砚。龚晴皋写了“回龙汤兀”四个字,尾上落款是:龚晴皋题。
老板原来认不到字,只晓得这几个字还写得好看,就请雕匠来做起。等招牌一挂出去,就闹了一场笑话。
“啊哟,快到回龙桥去看罗,龚举人都写了错字啊!”
一个喊十个,十个喊百个,回龙桥跟前硬是整闹热了,看稀奇的、学字的、凑热闹的成群打浪,牵线不断,你想嘛,龚老爷都偿脸的地方,还有哪个不想吃一碗试试喃。加上汤元。本身味就正,把卖汤元的老板弄得搞都搞不赢,赚了很多钱。
一年后,龚晴皋又转到回龙桥去了,原来的汤元店,已变成了馆子,他写的错招牌还是金晃晃的挂在那里。他还没有进店门,店主人就来把他迎接到。
龚晴皋说:“你看我这个人好大落,把个元字写成了‘兀’字,快拿笔来,我把他添起。”
实际上,他哪里是写错了啊,是有意做点手脚,帮他拉点生意。
等个人来
隔人和场不远,有个大庙子,叫华岩寺,寺头的长老和尚请龚晴皋去写匾。
龚晴皋去的那天,正遇到去华岩寺烧香拜佛的人很多。守山门的两个小和尚,对那些骑马的、坐轿的人,多远就赶忙去迎接到;对那些贫苦人,是小生儿的胡子——理都不理,龚晴皋进门的时候、两个小和尚还把鼻子蒙到。龚晴皋看在眼里没说好歹。他又从山门出来,在两个小和尚面前走过去,又走过来,就恁个不晓得走了好多道。两个小和尚觉得有点奇怪。
“施主,你走过去又走过来的,有啥子事吗?”
龚晴皋说:“等个人来”。
“你等那个?”
“哪个哇!等你们长老和尚出来接我。”
两个小和尚心想,你这个人好大的口气,除非你是县大老爷嘛还差不多。两个嘴一瘪,还是不理龚晴皋的。
龚晴皋冒了火:你两个还不进去给我通报,谨防挨戒尺片片。
正在这个时候,长老和尚出来了,“龚老爷,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嘞!请!到方丈看茶!”
这一下,两个小和尚搞忙,直是陪小心。
隔了一阵,长老和尚喊两个小和尚一个磨墨,一个牵纸,请龚晴皋写字。他写了“等个人来”四个字,后头写的是某年某月龚晴皋。两个小和尚看了最后三个字,把汗水都吓出来了。深怕龚晴皋奏他两个的本。
长老和尚当时没留意,只是想,龚大人啷个会写这四个字喃?又不好问得,只有稀里糊涂的弄来挂起。过了多久,长老和尚才晓得了这四字的龙门阵。
后来,长老和尚在讲经说法的时候,指到那四个字说:“这四个字,众僧要引以为戒,我们出家人,四大皆空,还论什么贫富贵贱,阿弥陀佛!”
据说“等个人来”这块匾,现在都还在华岩寺挂起的。
(作者单位:鱼洞大窝中学)
龚晴皋行书五言联 134X3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