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温泉铭》碑石为横置,主体部分长度超过1.5米,宽度超过0.4米,碑石基座状态不详。唐代以前,古人碑刻多是篆书、隶书、魏书、楷书等体,李世民首创《温泉铭》行书入碑,成为历史上第一
《温泉铭》碑石为横置,主体部分长度超过1.5米,宽度超过0.4米,碑石基座状态不详。
唐代以前,古人碑刻多是篆书、隶书、魏书、楷书等体,李世民首创《温泉铭》行书入碑,成为历史上第一块行书碑刻。贞观二十年(646年)李世民又创作了另一行书碑刻《晋祠铭》,此后行书入碑靡然世风,成为唐代流行民俗。曾有盛唐期书法家李邕(678—747年),受托写过八百余块行书碑文,可见行书写碑在唐代大行其道,成为一种时尚。
由《温泉铭》残卷整理的释文见下图(图3):
《温泉铭》书卷由三卷组成(卷一、卷二、卷三),单卷长度约1000cm(含题跋),宽度65cm,三卷总长度约3000 cm。书写130列(行),每列5—6字,全文670余字,单字见方9—10cm。与《温泉铭》拓本对比,书卷单字要比拓本大出一倍有余,是古代书法较为少见多卷合一大字书法长卷作品(图4—6)。
上图
“铭”在古代最初是刻在碑碣器物上文字
摘抄:古书画鉴藏
作者:罗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