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学习

金农临华山庙碑 ,金农什么时候学华山庙碑的

0 2024-03-30 10:19:46

摘要:  金農《臨華山廟碑》 《华山庙碑》,全称为《汉西岳华山庙碑》,简称《华山碑》,也称《延熹华岳碑》东汉石刻。东汉延熹八年(165)立,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现存四种拓本

金農《臨華山廟碑》 华山庙碑》,全称为《汉西岳华山庙碑》,简称《华山碑》,也称《延熹华岳碑》东汉石刻。东汉延熹八年(165)立,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毁于地震现存四种拓本。

金農《臨華山廟碑》(局部)

金農(1687—1763),清代書畫傢,揚州八怪之首。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壽道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佈衣終身。

金農《臨華山廟碑》(局部)

他好遊歷,卒無所遇而歸。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嗜奇好學,工於詩文書法,詩文古奧奇特,並精於鑒別。書法創扁筆書體,兼有楷、隸體勢,時稱“漆書”。五十三歲後才工畫。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幹筆作花卉小品,尤工畫梅。

金農《臨華山廟碑》(局部)

金農隸書《華山廟碑》,洋洋一百零九頁,堪稱金冬心“中年最精之跡”,無論是尺幅還是書法本身,都屬市場上十分罕見的佳品。

金農《臨華山廟碑》(局部)

金農隸書早年是“墨守漢人繩墨”的,風格規整,筆劃沉厚樸實,其筆劃未送到而收鋒,結構嚴密,多內斂之勢,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樸素簡潔風格,金農的書法藝術以古樸渾厚見長。他首創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金農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於紙面。所用的毛筆,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隻折不轉,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

金農《臨華山廟碑》(局部)

金農隸書,初從近人鄭谷口入手,三十左右得漢《西嶽華山廟碑》拓本,愛之彌深,反復臨摹,時人王瑾說他“見《西嶽華山碑》,筆法為之一變”。從此,他從鄭谷口書風中脫出,從漢魏碑刻去尋找入古出古自開生面的創新之道。有研究者認為,他一生書風變革的過程與成功,幾乎都與《華山廟碑》有關。

金農《臨華山廟碑》(局部)

從三四十歲開始臨仿該碑,到七十餘歲的數十年間,他臨仿《華山碑》的作品存世不少,但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意味不同的風貌,從較早的扁形圓筆,到中年方體方筆明顯帶有魏碑書意的變體臨寫,至豎橫都用扁筆,強調倒薤撇捺的楷隸,以至七十左右漆書的形成,都在他各個時期臨寫的《華山廟碑》作品中有所體現,可以說他每臨仿一次華山碑總帶著探索性的思考,西嶽華山碑成瞭他書法變革的靈感契機。“華山片石是吾師”,金農如是說。而這個老師就這樣伴隨瞭他一生。

金農《臨華山廟碑》(局部)

在金農傳世的多件《華山廟碑》作品中,最有代表性,最具承上啟下意義,幅式最巨,氣魄最大,書寫最為得意得神的當推大字隸書《華山廟碑》瞭。

金農《臨華山廟碑》(局部)

此作原為巨幅立軸,稍後的收藏者黃小松為攜帶及展讀方便而改為冊頁。據晚清另一收藏者邵松年考證,此幅舊為十行,每行廿二字,第十行十一字,款六字,共二百十五字。今以此用電腦復原,原軸高度應在3.6米左右或更長,寬至193厘米。顯然,在金冬心所有書畫作品中,這是傳世最大的一幅。

金農《臨華山廟碑》(局部)

重要的還不是幅式的大小,而是這幅作品既帶有早年扁體的隸書風貌,又不再求華山碑形貌的相似,而是更多的參用瞭魏碑的體勢與方勁拙硬的用筆,在力求整體的簡樸厚拙中,又每每強調撇捺的舒展與頓挫,所謂倒薤、垂露法的運用,使方拙的體勢中有瞭變化和風韻,前人把這類書法歸為冬心先生獨創的“楷隸”,而這幅氣沉力厚魄力宏遠的巨幅作品,和他晚年為世人熟知的渴筆“漆書”,形體已有許多類似——金農以他雄深的氣魄,孤傲獨詣的革命精神,開創瞭有清書壇一種全新的面目,《大字隸書華山廟碑》正是這樣一幅成功的代表作品。

金農《臨華山廟碑》(局部)

這幅承載著金農頑強革新精神的傑作,更以他無比強大的震撼力將金農渾厚的書法功力與彌滿的創作激情展露無遺,試想,要在四十平方尺的巨軸上一氣呵成書寫二百多個鬥大楷隸而絕無率筆、怯筆、誤筆,沒有強大的魄力體力與一以貫之的創作熱情及得心應手的精深功力,是不可能完成這一超常傑作的。無怪金石傢黃小松會深深拜倒在這幅作品面前,稱它“餓隸渴筆,不讓古人,”是金農“中年最精之跡”。

金農《臨華山廟碑》(局部)

黃小松是乾、嘉時金石大傢,搜羅保存無數秦漢魏晉的金石碑版,他見多識廣,考據精嚴,而對先輩金農卻推崇有加,不僅收藏他的作品,亦努力臨摹他的書畫,無錫博物館藏有他的一本《書畫冊》,其中就有多幅臨仿金農的作品。愛之篤,知之深,他對金農這幅《大字隸書華山廟碑》的評價當然是言之有理論之有據的。

金農《臨華山廟碑》(整體復原)

黃小松之後,此件歸武筠莊所得,後復入晚清收藏傢邵松年之手,經其多次題跋並著錄於他的《古緣萃錄》,金陵學者黃惇《金農書法評傳》亦有述及,是流傳有緒的金農傑作。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