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庭坚(一〇四五—一一〇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修水)人。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同苏东坡一样,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並对
黄庭坚(一〇四五—一一〇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修水)人。作为苏门四学士之首,同苏东坡一样,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宋史•黄庭坚传》云:『(黄庭坚)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並称『宋四家』。
《行书华严经疏卷》花绫 25.1×115cm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
*門抽顧頌,衲僧眼皮重。眼皮七八量,雷車打不動。打不動,抽顧頌,時念彌陀三五聲,追薦東村李鬍子生天,西山裏孟八郎強健,福田院裏貧兒叫喚,乞我一文大光錢。
巽上人為華嚴作佛事,又持此軸來乞作小疏,予以為鷺鷥股上不勝下刀,可持此字去,有能以百千助緣事者與之。魯直題。
黄庭坚 甥舅初相知
分宁双井出了个神童的消息不胫而走,时任江州通判的舅舅李常(字公择)来探个究竞。舅舅见外甥房中书架上堆放了不少经史典籍、蒙学读物,于是随意抽出几本考问他。让舅舅惊讶的是:小外甥不仅大多能诵读,而且还有些白己独到的见解,不由得连声称赞小庭坚为:‘’一日千里之才,将来前程远大。”
李常二甲进士出身,博学多才。见到小外甥如此聪明伶俐,打心眼里喜欢。当晚索性就下榻外甥的房中,一大一小同枕共眠,谈天说地聊了大半夜。
第二天一清早,为了进一步测试外甥才学,李常舅舅又邀小庭坚在屋前地场散步。见黄家庭院外的一棵老桑树长得枝繁叶茂,心念一动,出一头尾顶真上联,请外甥对答:
桑养蚕,蚕作茧,茧抽丝,丝织饰纷。
在舅父的注视下,黄庭坚转转刁泪民珠子,略加思索,即对出了下联:
草截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对得好,妙对!”李常心中暗叹,小子果然才思敏捷。于是奖励他一支名贵的狼毫毛笔。小庭坚得了好笔,联想到好笔要有名砚相配,才算是实至名归。于是,又一与“文房四宝”相关的下联脱口而出:
土包石,石凿砚,砚研墨,墨舞龙蛇。
李常不住点头称是,又送给小庭坚一方端砚。并笑问外甥:九郎(黄庭坚在家族行第中排第九,故又称黄九)才尽否?若仍依此上联而拟出第三个对仗工稳的下联,舅舅奖励你半颗李承晏墨丸。
李承晏墨丸可是宋朝皇宫里专用的墨,号称一丸难求,百金不鹤。黄庭坚只听父亲说起过一次,他当然十分想得到贵重的皇家墨丸。
在舅舅的注视下,外甥沉思片刻,不停地挠头,仓促问实在再想不出合适的第三联。个性好强黄庭坚不愿服输,他一边执意拒接舅舅递过来的墨丸;一边掷地有声地说道:“我有了好笔名砚,纵然无佳墨,也能写传世书法!”
李常内心暗白嘉许外甥的志向,同时又担心他年少轻狂,就故意折他锐气地说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你想写出传世书法,谈何容易哟!”
11岁的小孩儿黄庭坚涨红了脸……
舅舅的这一激将法果然竹用。从此黄庭坚更加勤学苦练书法,每天书几纸,兴来百纸尽,寒署不废用功。据说他写字的时候有个甩毛笔的习惯动作,墨水甩到污房窗台外,久而久之,靠近窗台的几棵幽竹俱黑。若干年以后,新长出的竹子也是it黑色的。后来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成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对于双井村、修河旁到处生长的一丛从黑油油的墨竹,分宁人口口相传“山谷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