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此郡帖》,8行66字,收刻于《澄清堂帖》、《二王帖卷》明代石刻本等。 帖文的内容,是向人诉说王羲之所在会稽郡之弊,谈及拖欠了上交的赋税,称无力解决这样的问题。“舍逸而就劳,叹恨无所复及耳”,透露出王羲之厌于仕途的心境。据此,书写这通尺牍 阅读全文>>
王羲之《廿八日帖》又名《廿八帖》,此帖与《动悬情帖》相连,3行27字,草书,见于《宝晋斋帖》、《澄清堂帖》等。 【一版】廿八日羲之白:得昨告,承领动,悬情,想小尔耳。远白,不具。王羲之再拜。 【二版】廿八日羲之白:得昨告,承领动,悬情,想小尔耳 阅读全文>>
王羲之《想彼悉佳帖》又名《想彼帖》,拓本,2行16字,入刻《淳化阁帖》等。(网络资料显示此帖又归为王献之名下,即王献之《想彼帖》) 【一版】想彼悉佳。汝复见诸女不?此上下故尔耳。 【二版】想彼悉佳。汝复见诸女不?此上下故尔耳。 阅读全文>>
王羲之草书《末春帖》 拓本,6行60字,章草,见于《宣和书谱》著录,书迹已不传。现存刻本见于宋拓《澄清堂帖》(邢侗旧藏)与《翰香馆法书》卷二。 从《翰香馆》本《末春帖》的面貌来看,此本字口略肥,字画较为板滞,多处运笔略显僵硬,说明并非高手所摹。 阅读全文>>
王羲之《平安帖》又名《告姜帖》、《告姜道帖》、《十二月六日告姜帖》、《十二月六日帖》。最早见于北宋著名丛帖《绛帖》,后经《宣和书谱》著录,当时共有九行,后被一分为二。上帖是前半部,为绢本,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个字。草书《平安帖 阅读全文>>
王羲之《百姓帖》,大约作于王羲之在会稽內史任上,是致友人或同僚的一封书信,主要谈及赈灾的事,流露出王羲之的忧虑和焦急心情,极其体恤民情。当时饥荒缺粮,王羲之要赈灾救民,但朝廷不允开仓放粮,羲之便断酒节约粮食,却有人反对,令王羲之感到愤懑。这 阅读全文>>
史载,大唐三藏取经回来以后,唐太宗为其撰写的序文,最初命大书法家褚遂良用楷书书写并刻碑,被称为《雁塔圣教序》。而怀仁集王羲之的《圣教序》,则成为千古书法典范,是集字书法巅峰一般的存在。 今天我们把圣教序同字不同写法的单字汇集,便于大家读帖、 阅读全文>>
▲ 强调上部空间 这几个字,比如“明”,有意把笔画集中在下面,使上面的空间空阔,“空”、“无”处理方法是一样的。“相”左竖向上伸展,相对下面空间紧凑,上面宽绰。 ▲ 夸大上下空间 “其”,极明显中间两个小横更接近,这样的处理在《兰亭序》中的“陰 阅读全文>>
王羲之《劳人帖》榻本,1行7字,草书。入刻《淳化阁帖》、《大观帖》、《绛帖》、《澄清堂帖》、《宝晋斋帖》、《星风楼帖》。为王羲之字数最少的碑帖。 【1】顷为此足劳人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