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字帖的选择与练习模式 书法入门必备

0 2021-12-21 15:29:42

摘要:  字帖之于书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字帖无疑使人“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多人挑选是没有逻辑的,多数都是听从旁人的建议。但他人的建议往往是从自身的经验所总结而出,未必适合其他人,甚至未必正确。所以这篇文章就是试图探讨这个如何挑选字帖以及如何练习。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字帖之于书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字帖无疑使人“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多人挑选是没有逻辑的,多数都是听从旁人的建议。但他人的建议往往是从自身的经验所总结而出,未必适合其他人,甚至未必正确。所以这篇文章就是试图探讨这个如何挑选字帖以及如何练习。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古人还是今人?

由于古人是不写硬笔的,所以问题可以转换为是选择毛笔还是硬笔的字帖。这问题要搁在以前,我肯定会推荐古人的毛笔字帖,因为逻辑也非常简单:今不如古,所以肯定学古人。

但现在来看这个问题会考虑到学习成本。古帖转换为硬笔是会有很大程度的信息损耗,而这样的信息损耗是需要书写者本人思索和试验的。这显然不如直接拿一本硬笔字帖省事,所以我推荐想要速成的,诸如练习签名,以及想在社交网络“秀字”的学习者,是可以尝试学习硬笔字帖,快速而有效。但速成往往就意味着代价,知乎IT话题圈对“培训班”是深恶痛绝,恨不得将其赶尽杀绝,为何?根本原因是培训班并没有把学员技能训练扎实,教会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硬笔字帖也同样如此,苦练田英章、庞中华这类把书写作成了艺术字的字帖,一但养成了习惯,反复刺激形成潜意识,要将其改过来何其痛苦。宋四家之一黄庭坚就曾这样吐槽其启蒙老师周越:

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那有没有推荐的硬笔字帖呢?因为对此不熟悉,就不做任何推荐。

古人字帖推荐原则

避免点画过粗和粗细变化过大

由于古帖转换成硬笔时图像信息会发生很大信息损耗,所有的点画都会从“面”转换成“线”。书法的结字和点画并不是彼此独立,而是互相影响,这意味着在挑选字帖的时候首先要过滤那些点画过粗和粗细变化过大的。因为硬笔自身的机制,在点划的形态上并不能和毛笔相媲美。在书法中,点画粗细对空间的切分和挤压是一种惯用手法,剥离完点画的这些特征之后,不仅自身特点消失,还导致在结字上也跟着出现变化,最后出来的效果跟面目全非无异。比如以浑厚著称的颜体,庞中华林临习的《多宝塔碑》就感受不到雄浑的气息:

公允而言,这跟庞中华本身关系不大,即使他用了比较粗的钢笔,也依然无法达到像古帖那样的视觉效果,这就是硬笔在表现形式上确实是逊色于毛笔。

为了避免这类悲剧发生,各位在硬笔学习的开始阶段,请绕道这些字帖,因为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避免难度过高的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所以很多人认为临摹对象应当是顶级书家的顶级作品。一开始就入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学这个准没错。如果是楷书,直接把目标定格在了欧阳询的《九成宫》,但是要知道在书法圈内对此有个俗语“九成宫,九成宫,十个有九个不成功”。

我在初学者请勿学习《兰亭序》——从图像认知的角度 - 谈笑风生学硬笔 - 知乎专栏中提到过这点,书家崇尚变化,崇尚含蓄,纵有万般变化但依旧险绝中见平正。但是初学者有把握看懂这万般变化么?他们只看到了四平八稳。这就使得初学者虽然是字帖摆在桌上,但依旧书写的千奇百怪。

要知道哪怕是王羲之,一开始学书的对象也不是锺繇与张芝这样的名家,而是卫夫人。卫夫人是被苏轼给吐槽过的:

卫夫人书既不工,语意鄙俗,而云奉敕,敕字从力,馆字从舍,皆流俗所为耳。

但王羲之依旧是早年跟随王夫人,过江之后跟随王廙学习,然后才上追锺张二人。书圣如此,初学者就不要难为自己了。画虎不成反类犬是其次,它会消耗初学者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会使得学习者丧失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先定一个小目标才是正确的。

初学《九成宫》的不妨先看看欧阳询的《千字文》,此帖虽是疑伪作,但无疑用的是欧体笔法与结字方法。学习此帖之后就能理解为什么把欧体写得像印刷体那样是错的(说的就是田英章老师)。

在中国书法史上,如果要排一个“临帖书家排行榜”,米芾能排前三。作为一名“集古字三十年”,能够以假乱真的书家,他对字帖的挑选有一句话: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己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现在市面上大部分的唐代碑刻拓本,最早都是宋拓本,也就是说,你看到的拓本,不会比米芾看到的更清晰。那到底是米芾吹毛求疵还是句句在理,拿个例子就知道了。

智永一生据传写了800本《千字文》,所以石刻本的原本和右边并不一致,但并不影响这两者的对比。右边墨迹本点画非常清晰,笔势的来龙去脉交代的特别清晰。米芾强调读帖“观其下笔处”,就是因为起笔的一点点视觉信息背后包含着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又可以推到出学习书写最关键的一点——动作。

结论

所以我的结论一如既往的明确——小楷。在初学阶段是以点画的学习为切入点,所以小楷是非常好的取法对象。唐、元、明的一些墨迹小楷诸如《灵飞经》《东坡记游》都非常适合入门初学。但非小楷的作品难道就不适合学习么?我个人建议放在初学后的阶段来学习,因为在这个阶段你对书写会有一定的概念和心得,这个时候再学习非小楷的作品,就不会有过于强大的违和感。

学习字帖的模式

杜绝描红,读取动作

描红为什么没有用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描红还是写不好字。如果根据之前的理论,写不好字的原因似乎只有一个:你的图像信息记得不够牢,这句话等同于” 你还需要更多的描红 “。于是很多人又再次投入到描红的练习中,结局当然是失败。

原因很简单,因为正常人根本不能做到 100% 记忆图像信息。真正能做到这点的,通常是自闭症患者,比如英国自闭症天才画家斯蒂芬 · 威尔夏,这位画家仅凭肉眼和记忆力就画出了世界八大城市的全景,名副其实的” 人肉照相机 “

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视觉记忆是有优先级的,我们有优先记录比较有特点的图像信息。由于图像信息的信息量过于巨大,大脑在接受图像信息的时候会本能的筛选与过滤,将记忆力用在大脑认为需要去记忆的部分信息。

可以做个实验,看完这张姚明电影海报之后。你还能记住姚明的耳朵究竟是张什么样么?

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敢说自己真的记住了姚明的耳朵,因为对于视觉信息来说,我们会把绝大多数注意力放在姚明的” 国字脸 “以及浓厚的眉毛。因为这才是姚明区分于其他人的视觉特点。而耳朵这种和他人区别并不那么明显的特征,则被排在了记忆次序末尾的地位,相当容易被人遗忘。

对于字呢?同样也是如此。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