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天我们介绍的是一位近代的国学大师,启功先生,自称“姓启名功”,雍正第九代孙。他在文物上找乐子成为了鉴定家,国家博物馆顾问。在红楼梦中找乐子成为了红学家,在文学中找乐子不断地探索研究成为了教育家国学大师,而在书法中找乐子独创了一套字体启体。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今天我们介绍的是一位近代的国学大师,启功先生,自称“姓启名功”,雍正第九代孙。他在文物上找乐子成为了鉴定家,国家博物馆顾问。在红楼梦中找乐子成为了红学家,在文学中找乐子不断地探索研究成为了教育家国学大师,而在书法中找乐子独创了一套字体启体。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很多人赞誉先生可称为当代的苏东坡,他代表着老一辈的文人,集艺术修养,学者素养,伟岸人格的一代学者。而就启功先生的书法成就上也有很多争议,推崇者说启功先生是书法大师,甚至能比肩王羲之,而贬损者说,启功的书法是馆阁遗风,甚至不是书法等论调。但是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也可以看出,启功先生在国学上是毋庸置疑的大师,在书法历史的时间线上也是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同时启功先生的书法被后来的评论家誉为“书起千年之衰”,给予极高的评价。
对于书法,启功先生出生在书香门第,自幼便在祖父的督促下练习书法。开始他与一般的小孩没有两样,悬腕运笔老哆嗦,描“红字”的成绩也不理想,后来陈垣又对他说:“你要给学生批改作文,学生的字写得比你漂亮,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启功下苦心练字,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
他的恩师陈垣又加指点:“不要用毛笔去模拟刀刃所刻的效果,以免流于矫揉造作之弊。”悟性过人的他由此深得其理,后来便提出了“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半生师笔不师刀”等名言。
启功先生曾对画家刘宗汉说,他的字没有“芯儿”。对此,刘宗汉的理解是,这“阐明了结体与行气的关系,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书法研究的一大贡献。”启功先生“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习惯上是“二王的用笔,欧柳的结体”,最后自成“启体”,书界评其为“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清隽儒雅而妩媚华美”。
古人有“书法以用笔为先”之说。启功先生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练用笔,一笔一笔地琢磨,临帖临得分毫无差。但写出来的字平看还可以,一挂起来就没神了。经过再三揣摩,他才发现问题在字的“结构”上。启功找来很多名家碑帖以及唐代佛经,用透亮的方格纸将这些字单个放大,潜心描写,终于从名家书法的笔划结构上,找到了规律。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将方格分成若干的等分。启功发现问题就出在这“等分”上。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字的“重心”不一定都在“中心”,所以不能把每个字都一个模式地上下左右分为“三等分”。于是他采用一个更为符合字形结构的划分法,便是由他首创的“五三五”不等分,这种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较大,中间的分量较小,而不是“九宫格”那样的“九等分”。
启功先生在这“五三五”不等分的基础上练字许久。他反复研究,又发现汉字结构存在“先紧后松、左紧右松、内紧外松”的规律,所以对历来所说汉字应“横平竖直”之言也不可尽信了。其实,平、直之中也是有变化的,不然写出来的字就全无神采而变得呆傻了。“形似”与“神似”之别,究其根源还在于汉字的结构上。如果字的结构不好,用笔再妙也无济于事。所谓“胸有成竹”,就是写字时,心中应先有这个字的“骨架结构”,下笔心中有底,笔下也就有神了。启功认为写字只要写出结构,好看就行,爱怎么拿笔就怎么拿,爱怎样用笔就怎样用笔。哪怕每天写几个字,将字的结构写准确就是功夫。“五三五”不等分结构字体,便是他独创的“启体”书法。对于我们现在学习书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启功先生曾临习大量碑帖,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
启功先生书法擅长行揩,而疏于草书,楷书结体转益多师最后独出机杼,成为中国离我们最近的一位一个能够在字体上作出贡献的宗师级书法家;我们常说的"启功体”就是指这个。其字型刚正、挺拔、险峻。
启功先生对“点“、“按”、“提”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粗细长短、刚柔虚实对比较为强烈,字与字之间的穿插呼应很巧妙、有时显得很有趣。启功先生历来主张书法要“认得”,所以雅俗共赏是自然的事。竖划刚挺中直,点划饱满沉稳,撇划好比日本武士刀,而捺画又把传统的“大刀状”抛开一边。
其书法笔法看似中规中矩平平无奇实际上却稳重老到,变化不多但是起收转折却没有任何的毛病;启老的艺术创作,整体而言,处在一个极其保守的象限之内,但是老人家一步一步在这个象限之内做出了自己独有的成果。这足以成为一个榜样。
除研究方法开拓新途外,对于书法历史的看法上,启功先生在《自叙贴》引发争论之前很久就断言其为摹本,给《出师颂》的不同版本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足以证明其眼光老辣之处;启功更对《孝女曹娥碑》的真伪作出一硾定音之论,判定历代相传的《曹娥碑》殊非王羲之真迹。期间,虽有部分学者提出异议,如香港学者陈胜长曾撰〈绢本《孝女曹娥碑》墨迹考辨〉与之辩论,惟启功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与深厚学养,对陈氏之立论作出有力反驳,并深责陈氏之说乃“一派胡言”,终使《孝女曹娥碑》的真伪得以辨明。
最后要说的是人们在谈到启功先生的时候,总是自然而然地要谈到他的为人。确实,启功先生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特有的品格特征:正直善良、谦和慈祥、悲天悯人、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包含无际,可以说,中国文人的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他无一遗漏。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