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太宗李世民崇尚二王书法,他叫王子都要学习二王书法,每帖都要临写五百遍,他自己也非常酷爱王羲之的《兰亭序》,让赵模、冯承素等书法家临摹,然后作为奖赏,颁赐给权贵朝臣。还为王羲之作传,自古书家得帝王作传,享此殊荣的仅此一人。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唐太宗李世民崇尚二王书法,他叫王子都要学习二王书法,每帖都要临写五百遍,他自己也非常酷爱王羲之的《兰亭序》,让赵模、冯承素等书法家临摹,然后作为奖赏,颁赐给权贵朝臣。还为王羲之作传,自古书家得帝王作传,享此殊荣的仅此一人。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虞世南本是亲承智永禅师的传授,深得智永的笔法,智永又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因此,虞世南也是王羲之 的嫡系书派,太宗也曾向他学习书法。就连出自北派书风的欧阳询、褚遂良,为了迎合太宗的意趣,也不能不旁习右军。弘福寺的和尚怀仁,受命遍搜王羲之的行书 字迹,集成了《圣教序》。就是到了武后时,她也曾向王方庆索求右军遗迹。由此可见,初唐崇尚王羲之的风气,是多么的盛行。由此还可见初唐书法与六朝和晋代 的书法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称得上是一脉相承。
后来的人学习晋代人的书法,认为要从初唐的书法学起,大体原因有两种:
一是初唐的书法家,继承了六朝人的书法,他们以晋代人的书 法垂范作则,横直斜正、各尽其体、各尽其势,正如苏东坡所说“短长肥瘦各有态”,以自然为法,法外求法,所以说晋朝人的书法是包罗万象、变化神奇,没有穷 尽;而唐朝的书法1、是王朝新建、百废待兴,一切都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保证有一个正常的秩序来发展社会的各项事业,书法自然也不能例外;2、是与帝 王的偏好和倡导有关。
由此看来,唐代的书法以晋人为法也是理所当然。唐代的书法家将晋人的书法纳入到法则中来,从此也就有了横平竖直、点画工整、形体端正 等规矩,唐代的书法是法内求法,是在晋人的书法内求法,晋人的法已成“定法”,因此,唐代的书法也就受到了晋人的局限,这样也就少了天趣,而有了法则和规 矩。若是循着这样的路子写下去,也只能是重规叠矩,自然而然地就会使自己的天地越写越小。而初学书法的人,若是反其道而行之,先学规矩,后学变通,这又不 失其为一条由唐入晋的正确途径。
二初唐的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他们曾亲眼见到过晋人的墨迹,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晋人的用笔、用墨以及神彩气韵,由于心摹手追的是 真迹,所以临摹学习也容易上手。初唐后,魏晋人的墨迹已渐入内府秘藏,外人已不容易见到。当时流传的双勾本,一些好的版本,又为人所宝爱,密不示人,还有 一些版本是一勾再勾,点画肥瘦也不免失真,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韩愈曾说“羲之书法呈姿媚”,很显然,韩愈所见的也许就是这些版本,所以才会有这样有失公 允的评论。还有一些伪迹本,不学尚可,一旦学了,积习反而难改。所以,黄庭坚说“学习晋代人的书法要从初唐入手”。说的也就是初唐书法家的书法,既有唐人 的规矩法度、又有晋人的风范遗韵,由此入门,学成规矩,自可登堂入室。正如赵孟頫所说“得古人真迹数行,用心学之,便可名家”,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