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书法是中国文化最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流传千年,佳作频出。除了千百年的书法理论和心得,书法也留下了很多典故成语,这些成语包含了书法的一些观念和技巧,同时有一些也泛化为了生活中的常用词汇。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书法是中国文化最具魅力的艺术形式,流传千年,佳作频出。除了千百年的书法理论和心得,书法也留下了很多典故成语,这些成语包含了书法的一些观念和技巧,同时有一些也泛化为了生活中的常用词汇。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汇,比喻的是一件事情起伏很大,有多次改变,比喻做事不容易。而其实,这句成语本是书法术语,表达的意思是书法笔法的曲折多变,“一波三折”出自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波磔,最早是用于表示隶书,后来也表示楷书,形容一笔之中有笔法多变。隶书中的“波画”,从形态上又称之为“蚕头雁尾螳螂肚”,而这一笔是“一波三折”的典范。
隶书中的“一波三折”
《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所以即使在行书中,迅速有力的笔势也能写出一波三折,即力量的变化产生一种遒劲的美感。故而,一波三折本身是一种变化笔势而产生的美感效果,这种效果让笔画不板滞不僵硬,产生动态。
而泛化到生活中却变成了一种“麻烦”“不顺”的意思,这的确是改变了原意也改变了情感色彩。
万毫齐力
南朝梁王僧虔《笔意赞》:“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书法不是粗糙的艺术,而是极其细腻的感知调动,书者要让自己的每个神经与笔毫相连接,似乎每一根笔毫都能体现它的作用。进而产生一种协调感。
所以,“万毫齐力”并非一味的使用蛮力,而是一种“丝丝得力”的力量调动。宋代之前的笔,大都是“有心笔”即有两层,由主毫和副毫组成,比如雀头笔,鸡距笔。
所以真正的书法技法,要同时调动主毫和副毫的作用,使笔毫综合协调的产生律动,从而力量充足,圆健得势。“万毫齐力”说的其实是一种敏感度的调用,是书写者的功夫。
笔酣墨饱
除了用笔之外,书法的用墨也十分关键。墨与水调和,产生一种灵动,故而用酒来比喻这种意识的调动。“酣”是一种喝酒后的状态,《说文》说:“酣,酒乐也。”这种状态是畅快淋漓的,这就有笔势飞动的感觉,同时也表明了书写的心态。
笔走灵动如酒后之乐,而墨要写出浑厚的华彩,也需要“饱蘸”,才能在行走中不断变化坚持一段时间,如果墨不充足,几笔就要跳出书写,则“意”就断了。自然就没有“酣畅”的效果。
由此可见,为了“笔酣”则要“墨饱”,墨如同酒,饮后大发胸臆,行笔如龙,墨流神采。
计白当黑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计白当黑”说的是书法的结体,即字的结构间架布置。“黑“和”白”运用得当,当使疏密变得自然,而也会产生“奇趣”。
疏密是一种点画的位置安排,不同的疏密关系给人的视觉观感是不同的。而“计白当黑”提出了一个转换的观察角度。即只看笔画是不够的,还要看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隙的方位。这个是一种换位思考,反而可以发现一些奇效。
写字的结体安排,不仅仅侧重笔画,而更是以间隔形状的大小来做调整,把“白”(空白)也当作“黑”(笔画)去设计安排,这是计白当黑的本意。这样转换了的视角,便不会因为安排笔画而变得生硬,疏密本身应该是更加自然灵活的。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