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减、乘、除,是数学的基本运算规律。其实,这个也是人的不同境遇和艺术的不同层次的四个阶段。他对应的是“发现自己,寻找自己,掌控自己,否尽自己”。这是一种人生从简到繁再到简的过程,是修炼的历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书法学习中的这几个过程。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加、减、乘、除,是数学的基本运算规律。其实,这个也是人的不同境遇和艺术的不同层次的四个阶段。他对应的是“发现自己,寻找自己,掌控自己,否尽自己”。这是一种人生从简到繁再到简的过程,是修炼的历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书法学习中的这几个过程。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加法——临帖
加法的阶段,是向他人学习的阶段,是博览的阶段。向他人的经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事情,寻找自己定位。这个过程不论任何艺术的修习,乃至人生的经历都是很重要的。
这个阶段,最忌的是“好高骛远”,基础没有打好,就急于进入下一个阶段,这是很多人的误区。除非天赋异禀,否则大部分人还是需要更好的积累这一阶段。如果说人生是一道选择题,这个阶段,则是明白选项是什么。
佛家云门宗有禅语,曰“函盖乾坤”说的就是这个阶段的事情。庄子所说的“庖丁解牛”也是这个层面。这个阶段要很长的时间,从人生来说,上学受教育基本都是在这个阶段。侧重的是一种积累性的学习,对系统的认知。
减法——脱帖
电影《一代宗师》里面,提到了武学的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其实,见自己已经是减法的过程了。是对自己之前经验的一种重新洗礼,发现了自己的清晰定位。
减法是一种智慧,很多人的一生都没有到这个阶段,是做不到一种“当机立断”的“舍弃”。书法临帖容易,脱帖却很难,因为找寻自己是不容易的,敢于自己我表达,敢于断,是要有勇气和智慧的。
减法,是剥离其他,寻找自己,“见自己”;如同云门宗所说“截断众流”,也如庄子所说的“官止神行”。要遮蔽一部分过去的荣耀,重新发现自己。
见自己
乘法——创作
乘法,将自己扩充到应世之用,才能“见天地”。人的精神追求,其实不是加法,不是减法,而是乘法。减法(放下)是乘法的前提,因为要“提取公约系数”,这就是开始研究规律了。加减还是在规则圈里打转转,乘法则是以身应万物。
见天地,就不仅仅是在自己所熟悉的圈子里打转转。道家人物这时候要下山,云游四方,去感受不同的人和事情。就如同我们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一万个人”。
书法在这个阶段,就是创作阶段,是自己的感悟与书法技术与所见所感的叠加,而形成一个具有内涵的丰厚艺术感觉。这个阶段的书法家,功力深厚,阅历非凡,这些都通过笔墨看得出来。
这个阶段,云门禅宗说“随波逐浪”,这不是“随波逐流”的放弃,而是由小见大,大展身手的时候。道家庄子说“道在屎溺”,意谓道无所不在,万物都蕴含着道。
除法——风格
加法是学习别人的经验;懂得做减法,才能“见自己”;懂得做乘法,才能“见天地”,懂得做除法,才能“见众生”。
如果说乘法是加法的倍数增加,那么除法就是更彻底的一次减法。这个是在乘法之后,是对自己的更大舍弃。禅宗说“荆棘丛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曾经的深厚,辉煌,博学,此时都要放下,这个太难,比荆棘丛中下足要难的多。
如果人能有决心做除法,是很了不起的,这是一种灵性追求,已经不是自我追求。否尽自我,很难。 庄子说这个阶段叫“得意而忘言”,乘法的阶段,可能侃侃而言,可能坐而论道。而真正到了真意,则不想说,不多说。
除法,是再次寻找自己,才可能“见众生”。在书法上,则是个人风格的形成。越往后越需要勇气。除法要否定自己好多东西,因为自己也是众生的一员,“见众生”是“见自己”的高度回归。
当一个书法家的个人风格自然形成,必然是其艺术上做到了除法,这个不仅仅是艺术经历,更多的是人生的历练,做到了除法,则说明其人生经历的丰富李叔同(弘一)则是最显著的例子。
李叔同(弘一)书法风格的四次变化
李叔同(弘一)书法风格的四次变化,恰如同“加减乘除”四个步骤。花枝春满,天心月圆。从俗子李叔同到名僧弘一,从纷扰红尘至清凉莲界,恰如由水入茶,又藉茶复归于水。他的字也如同他的人,是一个渐进的轮回。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