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事先声明,本文科普的是碑和帖,与碑学、帖学无关。碑学与帖学,是书法里的两个专有名词。碑学≠碑、帖学≠帖。以下就是详细介绍,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事先声明,本文科普的是碑和帖,与碑学、帖学无关。碑学与帖学,是书法里的两个专有名词。碑学≠碑、帖学≠帖。以下就是详细介绍,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01、碑
《说文解字》上说:碑,竖石也。
所谓碑,本义就是立着的石头,一开始上面是没字的。
早期的碑,主要有三种用途:
是用来看日影的,类似于日晷,判断时间用;
是用来拴牲口的,类似于后来的拴马桩;
是用来架辘轳的,这种碑得在中间凿个洞,今天我们还可以在古井上看到这种辘轳,但古人还会用这个辘轳来引棺入墓。
至于那种刻字的石头,一开始是不叫碑的。
比如秦始皇巡游天下,在石头上刻字,按秦朝人的习惯,那东西叫刻石,不应该叫碑。
东汉《冀州从事冯君碑》
到了汉代,人们开始管带字的石头叫碑。
这就是我们今天最熟悉的碑的定义,一块方方正正的石头,立在地上,上面刻着字。
之后,碑的外延又有所扩大。
比如说,墓志不是立在地上的,它是随墓主一起下葬的,有时我们也笼统地管它叫碑,所以有人说“隋代最出名的碑是《董美人墓志》”。
又比如,摩崖是在山体上直接刻字,有时因为文体、样式也可以叫碑,所以书法史上有一件作品叫《郑文公碑》。
但不管怎样,碑总是在石头上刻字,所以要学习碑上的书法,就要借助拓片。
所谓拓片,就是拿一张纸盖在碑上,然后用墨捶拓出文字、图形的样子,我们平时见到的黑底白字就是拓片的印刷品。
附带一提,拓片这种技术,不仅适用于碑,像什么甲骨、瓦当、青铜器,统统可以拓。
02、帖
下面说帖,《说文解字》又说了:帖,帛书署也。
就是说帖的本义是帛书题签,这范围可真小的,又得是帛书,又得是题签。
到了后来,纸出现了,帖也跟着与时俱进。
帖可以指写在纸上的便条,所以王羲之的一系列手札都可以叫帖,什么《丧乱帖》、《孔侍中帖》等都叫帖。
发展到这,帖的概念和墨迹有很大程度的重叠。
墨迹,主要就是白纸黑字,当然,用墨在陶片上写字,也是墨迹,用墨在竹简上写字,也是墨迹。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帖的概念有了更大的扩展。
时间来到北宋,书法界迎来一件大事,那就是《淳化阁帖》的出现。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由皇家主持编纂。
虽说汇集的是【墨迹】,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那时没照相技术,不能用照片批量印刷。
所以宋太宗的方法是这样的,他先找人把这些墨迹摹刻上石变成碑,然后再进行捶拓。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淳化阁帖》,其实还是拓本,并不是墨迹。
随着《淳化阁帖》的流行,人们觉得拓本也可以是帖。
发展到后来,只要是编订成册的书法作品都可以叫帖,所以今天书店里的《石鼓文》、《曹全碑》、《灵飞经》等统统可以叫帖。
以上,就是对碑、帖的一点简单科普,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