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书法传承涵盖了什么 书法要怎么发展

0 2022-04-26 17:16:32

摘要:  书法要传承,但传承什么,每个人的认识、理解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临帖是传承古法的唯一途径;有人主张有选择地传承古人书法的核心技术就行,不要一味临帖;有人强调临创结合就是传承;有人甚至说不临帖也可以传承。这些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究竟何为传承,需要我们认真思辨。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书法要传承,但传承什么,每个人的认识、理解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临帖是传承古法的唯一途径;有人主张有选择地传承古人书法的核心技术就行,不要一味临帖;有人强调临创结合就是传承;有人甚至说不临帖也可以传承。这些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究竟何为传承,需要我们认真思辨。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我们可以从文字书法的属性、书法艺术的本质以及书法的神采意趣三方面,作一简析 。

一、书法依赖文字,组成文字的点画、结体,历经数千年的洗礼,由原始状态的图形符号,进化到高度概括的线条点画和方块结体,这是高度科学合理和文明的象征,这好比人的进化,可谓达到十全十美之境界。

而书法是文字衍生的艺术,容不得组成其点画背离文字的书写规律,容不得构成文字书法元素的喧宾夺主,否则就失去了文字书法的价值和魅力,也失去了书法艺术的本真。

当下普遍流行的所谓现代书法、抽象书法、意向书法、图式书法、表演书法等等,其实,已脱离了书法本真,不要冠以书法之名,而图形式视觉效果,这与书法的本意是背道而驰的。

今后,书法如何演变,还是依赖文字的发展演变,而这个发展,不是随心所欲的,异想天开的。一定是符合文明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经过漫长的日积月累才会实现。好比人类的长相,今后人会进化成什么样子,无法预知,但一定会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劳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的身体机能和体征,只会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完美,这是发展规律。文字书法也是如此。

现实与理想;本真与虚伪;形式与内质,是难以调和的矛盾。要么舍得,像弘一法师,烦尘涤饮,仗笔佛门;要么像苏东坡、张大千,拿得起、放得下,天公成全;要么如齐白石、林散之,韬光养晦,伺机爆发。在博大精深的文字书法面前,仅凭一己之力,开山挖道,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精神可嘉,但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

文字书法的上述特殊性,决定了传承必须依托文字演变、并且随文字演变而沿着书法自身发展的轨迹这条主线展开。

二、书法艺术的特殊性不完全是以技取胜。这个观点,许多人赞同,但也听到不少人反对,反对的原因是认为,传承的主要内容是古人书法的核心技术。掌握了核心技术就可以创新书法。

书法哪来核心技术?书法又不是产品,岂能凭技术创新书体。

如果说书法有核心技术,一般认为是包括笔法技巧,包括控笔、运笔,字法、墨法及章法、布局能力等范畴,但现实情况是,既是掌握了这些所谓的核心技术,也难以确保一定能写出高水准、高境界的书法作品。

翻开书法史,书法技法高超与书法水平不相称的比比皆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喻为天下第一行书,但笔法来说,王羲之的许多手札笔法高于兰亭序;同样,颜真卿楷书的技法远比其祭姪文稿高。

唐朝的欧阳询、柳公权的技法可以说是超一流,但在米芾看来,他们的楷书作品刻板。当然,这里米芾的评价不一定正确

又如,苏轼的书法,以技法而言,不如米芾。

他以一管鸡毫书写,有人认为他是三指执笔,加上笔的柔软,其实是很难把控笔法的,故他的字形缺少灵动和变化。而米芾,执笔主张提锋、运腕、悬臂,八面出锋,笔性灵动,字势跌宕起伏。

东坡的率真天性,一派自然天成之书风,尤其行草书以典型的“石压蛤蟆”体,虽字形欠佳,但将其艺术思想“我书臆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米芾的书法,下笔倜傥纵横,使转自如,气势飞动,势、意、韵俱备,但也有人评价他的书法过趋飞扬劲快,不免风华毕露。黄庭坚批评米芾有着桀骜不驯的气质,神情没能内含,有欠彬彬之态。

从上述这些情况看,可以说,书法需要超凡的技法,但技法之外的东西,其实更重要。技法只是书法的方法、法则。技法的高低,可以表现书法风格迥异,但不能取决风格水准的高低。取决书法水平高低主要体现在书法的内在精神,更多地是依靠人的主观性情和笔墨修炼来完成。

三、评判书法艺术高低的标准是神采和形质的统一。中国书法充满哲学思想,自古以来,以儒释道思想渗透下的书法观,影响深远。杨雄的“心画”;蔡邕的“书者,散也”;庄子的“道法自然”;钟繇的“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而流美者人也”;以及魏晋以后,以”二王“为代表,强调“意在笔先”,以“心”、“势”、“意”之说,合天地自然为原则,把书法之神情意趣,形象地与自然现象接轨,书法之精神更多体现为心法和意念,以我为中心,抒发笔墨情趣。

南朝书论家王僧虔,在他的书论中第一次提到了“形质”与“神采”之关系。他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作,方可绍于古人”。这里的“神采”,不仅折射出书者的笔墨情趣以及世间万物之灵性,而且,也反映出一种高层次的审美取向。“神采”是灵魂,是生命,而形质是表体。他说:“情凭虚而侧有,思沿想而图空”。书法是书家情感激发后的挥洒,而这正是生发书法形态的过程。在王氏看来,这才是形神皆备。

唐人尚法,法度中藏风韵;宋人尚意,笔墨中显率性和洒脱;元明清书风面目走出古典美,融入了新的审美元素,以笔墨姿态取胜。这都是中国书法之神采,也是形质的表现。

这种形而上的道法自然,体现在书法世界里,就是笔墨修炼的最高层次。故评判书法艺术水准的高低,不能简单地分以好与坏、美与丑、雅与俗。书法不仅看笔法技巧、笔墨功夫,还要看其精神实质,看是否形神皆备。

由上述此可知,书法传承涵盖历史、文化、文字发展以及书法发展、书法艺术精神以及技法等。

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