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可以说,书法的进步是伴随着书法的批评而成长起来的,这是因为一件书法作品的出炉,是给欣赏者来看的,一方面,书法创作者希望自己所写的作品能得到别人的看法,至少是认同,这是一个普遍心理,另一方面,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以后,因为眼光、认识、修养水平的不同,也会在自己的意识或评价中留下不同的看法,这就是书法批评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书法的进步是伴随着书法的批评而成长起来的,这是因为一件书法作品的出炉,是给欣赏者来看的,一方面,书法创作者希望自己所写的作品能得到别人的看法,至少是认同,这是一个普遍心理,另一方面,人们在欣赏书法作品以后,因为眼光、认识、修养水平的不同,也会在自己的意识或评价中留下不同的看法,这就是书法批评的根本原因。
书法批评自古有之,而据文献记载,最早的书法批评应当是始于东汉时期,在每个历史时期这样的批评更为激烈,即使是对王羲之的书法也有人提出了批评之语,当然,批评可以分为正面的批评和反面的批评。正面的是说某书法是如何好的,这样的评价会让人们向好的一方面看齐,而反面的批评则是指出某作品的不足。例如王献之的外甥羊欣说:“张(张芝)字形不及右军,自然不如小王。”等等。
从古人的书法批评中,有时候也能看出或不排除与当代书法批评同样的模式,那就是在书法批评中不断地说“好话”、“说长处”,例如米芾在《海岳名言》中就提出了自己对前人在书法品评中的一些不足,也就是“熟人”批评观点的不中肯现象,他说“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词求工,去法逾远,夫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米芾在这里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前人在品评书法中的夸大其词的做法,认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什么意思,太过夸张,是不符合实际的,更不利于人们对书法的学习,所以这样的批评是不值得推崇的。米芾是一位心直口快的人,这在历史上是有所记载的,他对书画尤为热爱,甚至会用生命来热爱,从这方面来看,米芾所说的这段话是十分可信的,是符合他的性格的。
由此我们想到了当代书法批评中的一个现象,它与某些古人的做法是极其相似。主要表现在:
用好话代替批评。我们不能说,批评都是不好的,批评如果符合事实,则能更好地帮助书法进步,但一味地说好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会使书家滋张一些不好的风气,反而影响成长进步。有一位很年轻的书家,因为“会来事”,结交了一些知名书家,一来二往,大家便成了熟悉的朋友,后来这位年轻人便请名家为他写评论文章,结果文章中尽是“好话”,甚至说到了年轻书家的作品很老成,颇有大家风范。试想一下,书法中“人书俱老”是要何等的阅历和修养,这位年轻人能撑得起吗?
用套话比高古人。一些书法批评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水平,在书法批评中,先是搬出西方美学或哲学,接着再套用古人书论的看法,其目的是想用上述论据证明自己所要“吹捧”的对象,且不说这样的批评有没有人看,就说古今中外的艺术性和哲理性全部能体现在这样书家的身上吗?恐怕悬吧?大可不必用套话来代替书法批评。最好的办法就是实事求是,因为书家本人也好,读者也罢,他们并不是不知道作品的水平,靠套话建立作品地位就好比说出了“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的话一样。
拉名家站台。名家就是当代书坛上的有名气的书法家,这些人可以说是当代书法的领军人物,他们站在哪里,可能就会影响到哪里,有些人在办书画展的时候,往往都要请名家来站台,其实是想要肩比名家,有时候还要请站台的名家来讲话,而此时,名家是很为难的,说不好的吧,人家书展是喜事,是好事,说好的吧,有时候又违背良心。举办书展在古代是没有的,也就不存在站台的问题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劳民伤财”,而是踏踏实实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