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米芾 矛盾体的书法艺术家

0 2022-08-02 16:23:50

摘要:  书法史上出现过一位饱受争议的书法家,他以其惊异的书法成就让后人折服,但是他诸多的怪癖又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他就是后人称之为“米颠”或“米痴”的米芾。米芾的日常行为怪异,但是对书画艺术却保持着一颗疯狂痴迷的心,可以称之为矛盾体的书法艺术家。

书法史上出现过一位饱受争议的书法家,他以其惊异的书法成就让后人折服,但是他诸多的怪癖又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他就是后人称之为“米颠”或“米痴”的米芾。米芾的日常行为怪异,但是对书画艺术却保持着一颗疯狂痴迷的心,可以称之为矛盾体的书法艺术家。

他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背后,潜藏着他潜意识里对艺术追求的独特看法和思考,进而才会有其之后的书法艺术成就,因此研究米芾矛盾体的表现和原因对探究米芾书法艺术的内因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为书家学习书法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思考思路。

1 矛盾体的表现

首先是在书法艺术方面。米芾曾多次在书论中表现出自己对唐代书家的不赞赏,表现出他强烈的贬唐思想。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钟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①

唐官诰在世为禇、陆、徐峤之体,殊有不俗者。①

颜真卿学褚遂良既成,自以挑剔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②

以上三条论述中,米芾直白地表达出自己对唐代著名书法家所持的保留态度,认为他们没有古法,没有真趣。看似好像米芾对他们的字并不喜欢,但其实稍微研究一下米芾的艺术创作就会发现,在米芾的作品中恰恰有着他们的身影。

米芾曾在《自叙帖》中自述自己的学书历程,他说:

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禇而学最久。又慕段季展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魏晋平淡,弃锺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③

《自叙帖》大致书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属米芾晚期的作品。其文字内容表达出米芾对书学思想天真、自然、尚趣的追求,同时也全面地回忆了米芾自己的学书历程。根据王安石曾作诗《题景德寺试院壁》,推断米芾在开篇所说的“写壁”应是为科举考试而练的院体书,后来又从学颜真卿的字开始一点点追溯到唐、魏晋,乃至先秦。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策略,对科举考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实行糊名、誊录等形式进行科考,但是字体漂亮还是会让人称赞不已。米芾饱读诗书自小立志科举并为之学书也是情理之中。只是后来随性而学,便渐渐离最初的学书意志越来越远,以至最后米芾并没有考取过功名。但是他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造诣和成就,却是许多状元也不能达到的。

从米芾自述的学书经历中,我们可以知道米芾曾学习过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的字,虽然他评价欧阳询的字“古法亡矣”、褚遂良的字“俗”、颜真卿的字“无平淡天成之趣”,但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却明显有着这些名家的痕迹。如米芾对钩画写法的关注就是受颜真卿的影响,颜真卿楷书的钩画处理方法是极具特色的,米芾的钩画书写方法也是他用笔风格特点的一大特色。其写法被后人称之为“蟹爪钩”,顾名思义就是他写的钩像螃蟹的爪子一样,骨节鲜明。而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楷书钩画的书写方法也较为独特,像鹅头一样突出,是书法史上“楷书四大家”中钩画的书写方法最为独特的一个,也是最为新奇的一个,米芾就是受到颜真卿对钩画的书写方法的继承和发展的思想影响,将自己的所学进行推陈出新,将“蟹爪钩”的写法发扬光大。其实“蟹爪钩”的雏形要追溯到魏晋时期的王羲之,在他的“天下第一行书”中“趣舍万殊”中的“殊”字的写法就属于此钩法,后来的智永也继承了这种钩法,但是只有米芾将其“蟹爪”的特点进一步夸张、放大,进而形成一种极具特色的用笔风格,这应该是在颜真卿的启发下才得以完成的。

米芾灵活的用笔特点与褚遂良楷书的用笔轻松自在的书学意识是一脉相承的,不仅如此,米芾对字势的处理方法可谓是体现了他的“集古”的书学思想,他综合了唐代几位书史上较有突出特点的书家写法。米芾自己也说学禇的时间是最久的,相信是因为禇遂良的用笔风格与他率真、随性的性格特点极为相像。在字的结构方面,米芾对于竖的弧度的处理应该是受唐代几位书法家的影响。米芾的竖大部分都是有倾斜角度,尤其是相背竖的弧度处理,灵活多变,但其写法来源应是受了唐代几位楷书大家的启发。如颜真卿外拓的体势,欧阳询端正的体势,还有褚遂良內拽的体势,都是在竖的弧度处理上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在《蜀素帖》中这几种竖的弧度关系他都用到了。如“柏见吐子笑”的“柏”字右偏旁是外拓的体势,“扬帆载月远相过”的“月”字是內拽的体势,而“相”字又是端正的直直地垂下的写法。在米芾的诸多字帖中,对相同笔画的处理都采用这种方向上的相背变化来避免其用笔的重复和死板,这一点在唐代各个书法家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只是米芾将他们各自的风格特点融合为一体来处理运用,更显出作品风格的变化多端和异彩纷呈。

米芾自己有洁癖,在《词林记事》中记载,米芾洗手“用银方斛泻水于手”,洗完后“两手相拍,至干都不用巾拭。”用流动的水洗手,无非就是保证水是干净的,不用毛巾擦水渍,无非也是嫌毛巾上有灰尘。还有一事,米芾看到祭服脏了,就把祭服洗了一遍又一遍,结果最后把祭服洗得都掉了色,因为这个事情他还遭到贬谪。就连给女儿选夫婿,他都找了一位叫段拂,字去尘的人,因为他认为这个名字的意义好:已经拂拭干净了,还要再去一次尘土,就更加干净了。足可见米芾的洁癖有多严重。但是他在宋徽宗那里看到自己喜欢的砚石时,他又不顾忌墨汁浓郁的色泽、粘稠的液体等肮脏的地方,将其带有墨汁的砚台搂入怀中,跪地恳求徽宗将砚台赐予自己,实在是不像一个有着深层洁癖的人能干出来的事。

宋代的服饰大致是承袭唐代的样式,但是其样式并不多,颜色也没有唐代那么艳丽,因为在宋朝理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于服饰的审美取向也趋于严谨、朴素、高雅的风格,表现出一种清淡典雅的品味。宋代的文人一般会穿宽博的衣衫,戴一个造型高而方正的帽子,以示文雅,所谓的“高装巾子”。而米芾则喜欢穿汉服,戴唐巾。所谓的汉服是汉代一些诸侯、士大夫平时穿的一种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一种服装样式,在宋代已没有人再穿这种款式的衣服。唐巾是唐代男子用来包头的一种头巾款式,名叫软翅纱巾,形状与乌纱帽有些相似,后面还带有软脚和一对缀巾,这与宋代高而方的帽子也不甚相像。米芾整体的穿着打扮在当时就算是一个异类,黄庭坚评价他“其冠带衣襦,多不用世法”,在其他人眼中,米芾也是一个异类。在《何氏语林》中记载,米芾穿着“怪异”,“戴高檐帽”,帽子高到鼎到了轿子的顶盖,于是米芾命人将轿子的顶盖拆下来,把帽子露在外面坐在轿子里。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米芾在路上所引来的异样目光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瞩目。就是这样一个连穿着打扮都是如此不遵循礼法的一个人,在无为军(今安徽无为无成镇)当地方官的时候,见到因为收成不好百姓缴纳不起税收,便想办法对于催缴赋税的朝廷一拖再拖,实在拖不了了他就在家装病不见人。他还组织当地的农民种田,自己亲自监管耕种时节,发展渔业,让无为军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同时米芾还很重视教育和文化的建设,多次到军乡里视察、指导,使当地形成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的良好民风。米芾在无为军当知军两年,当地的百姓对他的评价极高,说他“善察民冤”,“与民无扰,与物无竞”。米芾如此一个行为习惯怪异的人,在执政为民方面依然能够做到爱民如子、造福一方,在这一点上他跟饱读诗书、有着儒家“仁政爱民”思想的苏轼、黄庭坚是一样的,丝毫没有怪异的痕迹,这似乎又是米芾两面性人格的不同体现。

2 矛盾体的背后

首先说其矛盾体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出身和仕途遭遇。二是学书的经历。米芾出身并不高贵,他并没有考取到功名,虽因母亲曾经是皇后的接生人而蒙荫进入仕途,但官运不甚畅通,长期在地方任职,在中央机构中只短短地担任过太常博士、书画学博士等,曾受命担任礼部员外郎却因出身不高而被弹劾,弹劾的理由就是:“今芾出身冗浊,冒玷兹选,无以训示四方。”④在重视文官地位的宋代,饱读诗书的米芾当然是想在仕途上一展抱负,但是事与愿违,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加之当时朝廷之中的党争祸乱,使得本来就很不谙世事的米芾更是成了众矢之的,这样的仕途经历会让米芾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的斗争情绪之中。想入仕又苦于没有机会,想一展读书人的抱负又没有平台,所以他只能寄情于书画之中,将自己内心之中的矛盾和挣扎表露于笔墨之间,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风特点。

其次是性格特点和做事举动方面。

其次谈下矛盾体的结果,结果就是成就了米芾和而不同的书风特点。从用笔上来看,米芾细中有刚劲,在他的诸多作品中有的字的笔画细如发丝,但却不失韧劲。如在《蜀素帖》中“牵连上松端”的“牵”字,此句为该贴的第一首诗,按说从整体风格特点上来说,米芾开始还是受到拘束的,因为这是其好友林希珍藏20年之久的上好蜀锦,在这样一个创作背景之下,任谁都会有点书写顾忌的。但是米芾在这个字的处理上却是一反常态,前后字的笔画粗细均属正常范围之内,唯有“牵”字笔画线条整体偏细,且第一笔横画的线条及其纤细,却是细而不弱,起笔稍带弧度,增加其笔画的弹性,行笔平直,略显其张力,这样富有变化又饱含劲道的用笔,在米芾的作品中有很多。从结字方面看,米芾擅长欹侧中见端庄,如在米芾《多景楼诗帖》中“华胥兜率梦曾游”中的“曾”字。这个字从起笔的两个点开始就呈左右撕扯顾盼之势,下面的笔画书写更是增加了其左右欹侧摇摆的动势,但是中间一竖的书写却处理成粗壮、垂直的态势,这一竖像定海神针一样将整个字的字势稳住,任旁边的笔画如何动荡变换,这个字都是稳如泰山。而在接近结尾处的“未知席上极沧州”中的“未”字却是利用字左右欹侧的态势使得其整体字势平衡,其竖钩往左下倾斜,两个点均往右下倾斜,尤其是右点,似乎是应对竖钩的角度而安排其角度和长度的。在米芾其它的字帖中,这种依靠字本身笔画的特征和结字的特点而营造出的敧侧与平整的矛盾统一情况是很多的。从章法方面看,变化中又不失齐整。如在《德忱帖》中第四行,从“之”字开始到这一行的“止”字结束,其行势从右到左,再到右,又到左,最后以止字往右上倾斜结束此行,复归平正。期间米芾借“之”字撇的左下笔势将其特意往左突出,而后又借“他”字竖弯钩的笔势将其左下的行势拉向右下,接着“至此”两字端正处理,而后的“见”字稍呈右下走势,再下一个“未”字一改米芾平时将竖朝右下倾斜的书写习惯,而是往左下倾斜,又创造出欹侧之势,后面的“所”字又将左下倾斜的行势拉回至右下倾斜,最后一个“止”字则呈左右开张之势将这一行的笔势稳住。细观此行字的走势,可谓是左右摆动,变化丰富,动感十足。米芾在创作过程中,总是会特意制造一些左右倾斜之字势,但总体行势或篇势却又是平整的,这是书法艺术中的矛盾体平衡的创作原则之一,与米芾矛盾的性格特征正恰恰暗合,所以这一创作特点在米芾的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书法艺术的学习需要这种矛盾的思想意识,只有在这种不断地追求矛盾,又在不断地解决矛盾的路上才能对书法艺术有着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才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米芾学唐、用唐,但是他却贬唐、抑唐,这是他思考和进步的表现,也是他对批判地继承这一学书思想的实践,米芾可谓是一位成功的矛盾体书法艺术家。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