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当代书法创作已呈现出多元化,但是,我们还是从当前火热般的展赛活动中,看到了行草书的过渡泛滥。单项展先不说,就全国展、青年展、新人展全国三大展来看,行草书的参展、入选获奖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这反映出当代书法创作行草风已占居主流。 阅读全文>>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是王羲之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又称“大令”。《晋书》卷80载,王献之七岁学书法,年少时就颇有名气,性格高傲豪迈,不受任何约束,即使闲居终日,容貌举止也从不懈怠,风流倜傥,在当时居于首位。当朝太傅谢安十分钦佩并赏爱他。王献之先担任州主簿,后来在谢安手下当长史,又出任吴兴太守,最后官拜中书令。不幸过早病卒,年仅42岁。 阅读全文>>
《真草千字文》的书写者智永身处陈、隋之间,上承魏晋南北朝“尚韵”的余绪,下开唐五代“尚法”的先河,是书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成就表现在两个方面: 阅读全文>>
写好行书也不一定非要有深厚的楷书基础,下面带给大家的是硬笔书法行书,希望喜欢。 练习硬笔书法,字体间架结构要优先于笔画,好比五官长得再美,没有适当的比例和间距,组合起来也是不美的。 阅读全文>>
一、对书法狂热的喜爱 这一点在学习书法过程中至关重要。很多人都会给我们说学习书法一定要坚持。但是这个坚持其实是有问题的。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才会想到坚持这个词呢? 很显然,是那些你不想做,不喜欢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这时候你坚持是靠自己的毅力, 阅读全文>>
提笔 笔锋在书写点画时不可能一样粗细,当点画要求变细时毛笔就要提起。因此,提与顿是相对而言的,互为依存的。提笔大多用于横画的中间及字的转折连接处、露锋出锋时。即前人所说:“密处险处用提”。注意提不要过虚、过细。 顿笔 线条点画要求变粗变特出时 阅读全文>>
提到清代书法,向来被“碑帖二学”所笼罩,这是由于当时强调学习范本的变换所致,但这只是表面。清初陈奕禧、何焯等学者已看到碑版的价值,又经阮元呼吁、包世臣力倡、康有为完善,遂使学碑者众。却因积习日久,终成流弊。(配图与正文无关) 书法史直接引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