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深帖》是管道昇写给婶婶的问安家书,实由丈夫赵孟頫代书。赵孟頫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现在仍可看出涂改之迹。这样的细节,足见夫妻情深。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董其昌《潇湘白云》纸本,是董其昌为自己的书画合璧图的题跋,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卷尾题跋诗句出自唐代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董其昌是明代书画家、鉴赏家。他才华俊逸,善鉴别书画。书法初学颜真卿,后改学虞世南,转学魏、晋、宋诸名家,长于楷、行、草书,自然秀雅,列“明末四大书家”。传世书迹较多,画作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等。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楷书勅谕卷,明宣德元年(1426)。纸本,纵39.3厘米,横10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喜爱沈度的台阁体书法,从而带动一大批朝臣和学子仿照沈氏书法,书法圆熟遒劲,具有端美、婉丽、潇洒、庄重之美。这件楷书出于宣德时期中书舍人之手,书法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书写习惯和非书写习惯:书写习惯是以二王行草书、唐楷笔法为规范的书写技法,书写习惯的特征是追求“笔法性”,强调从前人的墨迹中总结和掌握其用笔规律,并在创作中针对不同的对象用固定的用笔规则进行书写;非书写习惯是相对于书写习惯而言,非书写习惯强调其“无笔法性”,它是针对碑的原始状态随时调整用笔的技术动作,不同的线条或者线段的变化都可以用不同的动作类型进行表现,是随线条特征变化而变化的非固定的书写技巧。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点画是构成字形结构最基本的元素,尽管点画在用笔的书写方法上,小楷与大楷并无多大的区别,但事实上小楷比大字要细微得多,如果没有一定的大楷基础,就很难体味到小楷用笔的精到和细微之处。小楷的点画在形态上是很富有变化的,相传钟繇小楷,点画各异,右军作字书,万字不同。为了便于初学者切实扼要的掌握此法,试图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作一些介绍。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行书、楷书。在日常书写时,由于楷书点画要求严格,写起来又慢,故在实用书写时,往往不写严格意义上的楷书,但作为书法学习者来说,又是必须练习的一种书体。通过练习楷书,掌握书法的结体和用笔的基本规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何为隶书的体势。古人认为笔法是笔势、笔意的基础,而笔势生结体。蔡邕在 “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矣,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清末书法家张祖翼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这句话记载了张祖翼对于学习隶书《石门颂》的看法。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在汉魏时期,人们就把筋骨肉与书法联系起来,说明书法中的这些骨力与精神。那时,人们为什么要把筋骨肉与书法联系在一起?筋骨肉,本是指人或动物身上的,其实是把书法看作是一种生命,而有了筋骨肉的书法,也会像是人或动物一样的强大生命或力量。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人们在学习书法时,总是有一个参照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古人,就是今人。古人的书法是用来学习临摹的,而今人的书法是用来作为一个参照的。在当代,有一个女性书法家,近些年来很是受到广大书友的喜爱,她就是方放。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