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展会信息

故宫王子林深度解读书房展

0 2022-09-29 09:53:13

摘要:  文人书房,是古人读书、立言、藏书之地,也是传统文脉赓续之所;今天,人们依然深信书房是精神的寄所,喜欢在家里打造一所安静的书房,看书、工作和思考,成为紧张生活工作之余的心灵寄予

文人书房,是古人读书、立言、藏书之地,也是传统文脉赓续之所;今天,人们依然深信书房是精神的寄所,喜欢在家里打造一所安静的书房,看书、工作和思考,成为紧张生活工作之余的心灵寄予之隅。

近期,故宫博物院一场以“文人书房”为主题的展览成为这个秋季的热点。

 

8月30日至10月23日,“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展,展览阐述了中国古代文人书房的核心精神、书房与文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古人在书房中修身养性、俯仰宇宙,涵养家国情怀。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此次展览策展人之一王子林,谈及关于书房展览的思考时,引用了《周易》名句来解读书房精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整场展览没有一处是堆满书的样子,却处处体现书房的样貌;没有一处是在说明书房的时代变化,却处处契合古代书房的核心精神。

展览展出文物96件套,重点文物包括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米友仁《潇湘奇观图》、石涛《搜尽奇峰》、何筌《草堂客话图》、文徵明《猗兰室图卷》、徐渭书《昼锦堂记》、陈淳书《岳阳楼记》等。展览现场以原状陈列的方式还原故宫“五经萃室”,也以新媒体沉浸式体验还原了乾隆“香雪”书房已经。展览还邀请数位当代艺术家,呈现他们从传统中汲取创作灵感并进行当代艺术转化的代表作。

围绕整个展览的策展思考与筹展历程,以及书房的核心精神,雅昌艺术网邀请王子林主任展开探讨:

雅昌艺术网:王老师您好,“故宫书房展”成为这个秋天的博物馆热点,很多观众可能已经观看了或是即将来观看这场展览。作为策展人,您能否首先提炼一下您对“书房”的思考?以及展览要呈现的核心?

王子林:在古代,书房的拥有者基本上是读书人,读书人一般分成两种,一种是入世的,一种是出世的。

书房也相应地分成两类,一种是有形的书房,可以读书、写作,另一种是无形的书房,看不见的书房即精神的书房。书房是思考的地方,是思想产生的地方,书房虽小,情怀却大。

书房的核心是书和人,如何去表现“书”?又如何去表现“人”呢?这是这个展览需要表达的重点。

 

展览起始,以一幅形象图作为开端

雅昌艺术网:展览入口处以一幅星象图开始,是第一单元的开始也是整个展览的开端,能否帮我们解读一下为何以一幅星象图作为书房展览的起始?

王子林:通过展览,我们就希望找到书房的“根”在哪里。

古代中国是农耕文明,重祭祀,有两大祭祀即祭天和祭祖先,在没有文字之前,祭祀主要通过烧柴、献酒的方式完成与上天的沟通。发明文字后,先民把文字刻在龟片上,通过文字完成与上天的沟通。

但是甲骨文算书吗?藏甲骨的坑算图书馆吗?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因为它们并不交流,也不允许其他人阅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帛书和竹简,文字被书写在帛上和竹简上,这就是帛书和竹简,真正意义上的图书才出现,相应地收藏帛书和竹简的藏书室也就出现了。

那么最早的图书馆在哪儿呢?无从考证。但是我们有一座图书馆是永恒的,那就是天上的壁星。

 

星象图中被点亮的两颗星为“壁星”

壁星是指天上的两颗星,是北方七宿中的第七宿,因为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又称东壁。每年快到冬天的时候,这两颗星会出现在正南方向,十分耀眼,人们在哪里都能看到它们;东璧就是天上的书房,是天上的图书馆。

中国古人是充满智慧的,善于把人间的事业上升到天的高度,这样就变成永恒了。无论在哪儿,只要抬头望天,就可以看到天上的图书府,图书府在我们的头上,象征着我们的文明来自上天。

所以,天上的图书府,普照天下,是文明之根,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书房的“根”。

雅昌艺术网:从“天上的书房”的根开始,书房文脉如何在天地之间延伸与传承?

王子林:关于大地上的书房,我们可以追溯至“鲁壁”。

“鲁壁出书”是中国学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是后人在山东孔府的墙壁中发现了《五经》等古代图书和文献。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很多中国古代经典典籍都被付之一炬了,鲁壁的发现,让我们的文脉又得以延续。

天上的“壁星”对应地上的“鲁壁”,这是天与地的对应,而藏在鲁壁中的古代典籍是大地上书房的根基所在。

 

展览还原故宫昭仁殿旁收藏五经的“五经萃室”  

(故宫博物院供图)

天上的壁星和地上鲁壁连在一起,由五经,我们想到了紫禁城中的“五经萃室”。

乾隆时期,宋元明三代旧版书籍收藏于昭仁殿,名曰天禄琳琅,其中有不同版本不同时代的《春秋》。后来,内府又得到了被认为是宋代岳飞之孙岳珂所刻《易》《书》《诗》《礼》,与天禄琳琅中的《春秋》合并在一起,《五经》齐备,收藏于昭仁殿后分隔出的一间屋,名曰“五经萃室”。

从天上的书房到地上的书房,再到紫禁城的书房,我们的文脉传承下来就没有断过。

所以我们展示了五经版本,如《周易本义》《钦定书经传说汇纂》《诗传大全》《钦定三礼义疏》《钦定春秋传说汇纂》《仿相台五经》等。

我们把整个展厅设计为一本书,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这一单元纸墨笔砚放置的展台,是从展厅顶部自上而下铺设下来的,就像是一张从天而降的纸,展墙背景也是白色宣纸的肌理。

 

展台设计就如一张从天而降的纸

雅昌艺术网:那展览的第二单元讲述的是什么?

王子林:第二单元展示的是书房的价值。

读书人读书学习必须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什么。所以要回答功与利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功”与“利”的问题。孟子说:有的人孜孜不倦地去行善事,这一类人是像大舜一样的人;也有的人孜孜不倦去逐利,这一类则是盗跖一类的人,区别这两类人,主要看他行善还是逐利。

西汉的董仲舒称:“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让义正于天下,是最大的利;让道明于天下,是最大的功,正谊明道这四个字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性格和情操。

 

展览第二单元展出《正谊明道》匾额

这一单元分为三个小空间,第一个空间是讲修身养性。展示的第一件文物是宋代何筌的《草堂客话册页》,画中的草庐和读书亭,让人想起“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来。 诸葛亮本是布衣,躬耕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因刘备三顾茅庐,才受命于危难之际,入世立功。子云亭讲述的是西汉蜀郡学者扬子云的典故,这幅画描绘的正是古代读书人的入世与出世的两种场景。通过这件文物, 我们可以观想古人的两种生存状态即入世与出世。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得志如诸葛亮。不得志呢?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