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16日,“河山皆我有——梁永琳书画作品展”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文学
4月16日,“河山皆我有——梁永琳书画作品展”在山西省吕梁市临县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共吕梁市委宣传部、吕梁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中共临县县委、临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临县县委宣传部、临县文化和旅游局承办,临县三交镇人民政府、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协办,旨在通过书法和中国画,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用民族艺术点亮美丽乡村。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首映,吕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奇英,吕梁市人大副主任、临县县委书记李双会,临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桂秀等。展览将展出至5月6日。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首映在参观完展览后表示,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非常有特色,对于乡村的发展、乡村的振兴、美丽乡村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用艺术点亮乡村,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也是一个很好的构思,在“河山皆我有——梁永琳书画作品展”中得到了有效实践,对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将发挥积极作用,也在美术界起到了引领作用。“梁永琳先生是人民日报的老编辑、老艺术家,他书画功力深厚,守正创新、风格独特,在诗书画印各领域有多方面的显著成就。梁永琳先生能够到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举办个展,通过书画下乡,用书画点亮乡村、用书画美化乡村,我认为都很有价值。梁永琳先生在书法方面的成就独树一格,有些作品即便不署名也能一眼看出就是他的作品。作为一位当代书法家,作品能够具有这样的辨识度、能够达到这种艺术境界的人并不多。梁永琳先生德艺双馨,是大家很尊重的优秀艺术家。他在人民日报工作了30多年,对人民日报的文化建设和书画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到孙家沟举办个展,把书画送到乡村,对于我们进一步走基层、进一步深化对基层的了解也是非常有益的,对新闻界、文化界都具有很好的带头作用、示范意义、引领价值。”
本次展览共展出100件中国画、书法新作。中国画囊括山水和花鸟,书法涵盖真草隶篆行五种书体,内容丰富,面貌多元,人文精神与时代精神相映生辉,集中呈现了梁永琳在书画艺术方面的最新探索。这些新探索,既建立在传统人文坐标之上,又融入了对时代精神的真切感悟,入古出新,清逸出尘。
梁永琳自幼笃好诗文、金石、书画。少年时期跟随闽籍诗人、书画家、收藏家康晓峰学习诗文书画,从此与诗文书画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山大学中文系读大学期间,他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量研读文史哲经典。梁永琳从事文艺副刊编辑工作三十多年,与赵朴初、启功、何海霞、汪曾祺、沈鹏等文化大家时相过从,坚定了寄情书画提升文化修养、丰厚文化修养提升艺术水平的信念,走上了“文艺相辅”的书画探索之路。在书法创作中,梁永琳一直扎根“习古而不泥古”的写心传统。他认为,法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书法艺术的正脉,不断研习经典,方能走上书道正途。习古而不泥古,让梁永琳在不同的书体创作中均有自己的体悟和发现。其篆书胎息西周金文,线条洗练,婉通圆融;隶书植根汉隶,又得清人启迪,进退有节,姿态优美;草书师法晋人,汲取唐宋遗韵,精致而遒丽。最能够代表他书法创作水准的是草书,他的草书筑基于篆隶,元气淋漓,墨韵灿烂。
在中国画创作中,梁永琳一直扎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意传统。近年来,梁永琳常常深入名山大川、田间乡野进行写生创作,他将山河气象揽入胸怀、将乡村变化收入心间,最终化于笔端,在遵循传统笔墨程式、艺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成就新的笔墨精神。他认为,“以书入画”是“书画同源”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其纵逸劲健、率意雄放的书风,与情感充沛、意境悠远的画风熔于一炉,既充满古韵,又彰显新意,通过对中国艺术写意精神的承扬,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修养以及“入古出新”的创变,向观众呈现了新时代文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梁永琳,当代书画名家。1958年9月28日出生,广东潮州人(祖籍梅县),字玉海,号山椒堂主人。耽经史,好诗词,工书画,嗜金石。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主任、高级编辑,第十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委、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日本东瀛印社顾问。先后在美国、日本举办个展。作品入选海内外各类大型展览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有《梁永琳书画艺术》《今古同心》(书画印)等,发表有小说、散文、诗词、书画评论、随笔等各种文体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