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是一位业界公认的学者型画家,他长期探索中国画关于象与意、情与境、自然与人文的命题,习古而不泥古,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格。他笔下的花卉走兽、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是一位业界公认的学者型画家,他长期探索中国画关于象与意、情与境、自然与人文的命题,习古而不泥古,形成了独到的艺术风格。他笔下的花卉走兽、枯木竹石,细致到翎毛微毫,但表现的是古雅的意趣、旷达的意味、疏朗的意蕴。
近日,以“意笔精微”和“守正创新”为主题的两场学术展亮相广东,集中展示了刘万鸣近年来的艺术创作以及多年来艺术教学成果。
观照山水花鸟人物,关注自然生态意境,关心乡村百姓生活……刘万鸣的艺术创作以宋元传统为根基,其画中有静气、清气和苍莽之气,格调高古而新颖,在形象、布局、笔墨、意蕴等方面都别具一格,美术界将他的绘画风格称之为“意笔精微”。
在此次艺术展上,300多件涵盖花鸟、人物、山水、书法、素描等题材的绘画作品,集中呈现了刘万鸣近十年来的整体创作风貌。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画家 刘万鸣
:意笔精微,其实是我们中国绘画的一种学术的探究,不单单是一个笔法,笔法之后更深层的是一种精神,当然更是一种理念,中国画创作的一种理念。
毕业于天津美院的刘万鸣,是当代中国画坛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型艺术家,青年时代就撰写了《中国画论》专著,注重理论研究,并通过艺术实践积极探索中国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等创新性发展课题。
展览中以“花鸟走兽”为主题的作品,刻画细致到翎毛微毫,体现了刘万鸣用传统笔意表达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 李劲堃
:刘老师的作品,比如,他是以翎毛在画面里面形成细密的刻画。我似乎看到各种飞禽走兽,存在着个人的那种意趣,也传达出一种人性的智慧。从环境的烘托里面,像一篇古文一样,清新,特别是有一点点写实中的变形,让人感觉到中国画的内涵。
在笔法上的“意笔精微”,追求的是画境中的“高怀幽致”,眼前这张刘万鸣的代表作之一《碧空无际》就是他对自己创作理念的实践诠释。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画家 刘万鸣
:我画的一幅《碧空无际》,这个画的尺寸非常大,三米多高,近两米宽。创作的最初,通过写生,对局部的、个体的记录收集,然后再组成大的创作,让观者感受到宏观的气势,又不失去局部和个体的深入刻画。
展览中展出的一批肖像画,精选自2018年起,刘万鸣深入基层采风创作绘制的上百幅肖像写生,每张作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画家 刘万鸣
:有一次到内蒙古写生,当我画的一个内蒙古摔跤手,在画之前我跟他有一个长时间的交流,到后来就成为好朋友。在画他的时候,和素不相识是不一样的。我画他眉毛的时候,嘴唇、鼻翼的时候,我的用笔是深深的,比如说那种刚毅、坚强,他是个摔跤手,那种自信,其实在用笔的时候已经把你对人物的感受注入其中了。
如果说“意笔精微”是对刘万鸣艺术风貌的凝练概括,“守正创新”则是多年来刘万鸣对艺术创作的自我要求。
国庆期间,“守正创新——刘万鸣、王德芳师生作品展”在东莞市岭南美术馆展出,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刘万鸣近些年来为各学术单位和高校培养了一批青年美术人才,展览展出的二百余件作品是对刘万鸣师生教学实践与成果的集中展示。
岭南美术馆馆长 谢钧
:这个展览很受观众欢迎,尤其是学生和老师的一种共鸣。从老师的身上,看到他带学生的这种教育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教学当中吸取了那种精神,同时在自己的艺术领域上进行创新。
“汲古开今、守正创新”一直是刘万鸣对学生的教导方向,在他看来,从古师古而不泥古,是绘画的终极路径,在这个过程中,秉承“守正创新”的精神尤为重要。
岭南美术馆副馆长、刘万鸣学生 李志国
: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个人题跋,用自己的国学功底、自己的文言文来创作。画面跟题跋,再跟他的印章、书法结合,形成了一个共有的高度。刘老师强调,我们要做一个修养全面的人,要重视国学、重视书法,尤其对诗文一定要打下很深的功底,这是刘老师一直强调的。
近年来,不断突破传统水墨语言的同时,刘万鸣创作与教学并举,在《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工程》《黄河摆渡人》《南水北调》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性创作中,刘万鸣带领学生,一起投身重大题材创作任务。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画家 刘万鸣
:前不久我们完成的一幅作品《南水北调》,它是一种跨越性的,从时间上、空间上,也是对学生的一个锻炼,包括对我自身的锻炼。当老师,最大的好处就是教学相长,通过教,学到很多的东西,所以我想和青年学生在一块儿进行创作、探究,对我们来说也是永远之路,会出现一种新的成果、新的感受。
对刘万鸣来说,只有在继承传统并不断探索创新的基础上,借古开今、寄情于心,才能创作出彰显时代精神的作品。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司琪
:刘老师他的作品很空灵、高远,达到一定造诣,会鞭策我们这一代岭南画派后续的传人。他们怎么能踏上这个步伐,把岭南画派传承得更好。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陈永锵
:他毫不张扬,很内在,不会卖弄自己的技巧,不是花拳绣腿,本身很有内涵又不张扬,我觉得很好。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画家 刘万鸣
:笔墨形式方法可以转换,但是,精神必须坚守一点——守正创新,这一点是不能改变的,其实就是我们艺术创作的一个根本的规律。
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画,刘万鸣是坚守者,也是探索者,他继承宋画传统的精神内核,又融入时代的价值追求,于笔墨之间表现中国画的当代语境;他用自己长期以来的创作实践,深刻回答了中国画在文化传承、艺术创新、时代发展等方面的学术命题,表达出这个时代的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