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展会信息

大美长江——孙晓云长江主题书法手稿特展

0 2023-10-26 09:11:58

摘要:  10月23日,“大美长江——孙晓云长江主题书法手稿特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现场集中展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三万多字的

10月23日,“大美长江——孙晓云长江主题书法手稿特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现场集中展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三万多字的书法手稿,融汇长江之美、诗词之美、书法之美,连日来引发广大观众的观展热潮。

古老的中国书法在当今新时代,该如何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运用当代科技传播手段与重大题材创作紧密结合,让书法担当起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历史作用?孙晓云表示,这场展览也是一次书法创新传播的具体实践。“我们要以多种当代形式,推动书法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笔墨吟咏,大美长江尽在其中

水润万物,泽被四方。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作为2023年“长江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大美长江——孙晓云长江主题书法手稿特展”让人们在书法艺术与古典诗词的融合中感受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今年,孙晓云行草书新作《大美长江》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书中特邀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莫砺锋精心编选汇辑了89首古代吟咏长江的诗词歌赋,分成五个部分,并附每一首诗词注解和历史背景。今年7月,《大美长江》亮相第十三届江苏书展,获得了热烈反响。本次展览均为孙晓云创作《大美长江》的原始手稿。一张张八行笺上,书法家行云流水的笔势,呼应着长江的浩瀚奔流,展示出万里长江的磅礴力量。

走入江苏省美术馆展览现场,满眼湛蓝,一派水韵浩荡之感扑面而来。根据诗词所表现的不同内涵,展览共分为五个篇章,分别是:一泻千里,东奔入海;五湖九派,气象万千;人文景观,流光溢彩;江声万里,歌咏千秋;大哉长江,与天同休。其间作品内容互相交叉,彼此渗融,展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文人眼中与心中的长江之美。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居易《忆江南》、范仲淹《岳阳楼记》、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书法与诗词的重叠中,人文鼎盛与江天胜景相辉映,唤醒了每个观众内心深处的文化记忆。“书法汉字本身是一种有意味的文字,长江的千姿百态倾泻东流的时候,包含了雄伟的力量。这种气势,我觉得跟书法内在的精神是相关的。”莫砺锋教授说,“我认为《大美长江》最主要的价值在于书法,把书法艺术与历代歌咏长江的好作品结合起来,把文学跟艺术交融起来。”

对于长江,孙晓云有着别样情愫。“我是生在长江边、喝着长江水长大的南京市民。”上世纪70年代,孙晓云曾经到位于江北的南京江浦插队五年。那些年,宽阔汹涌的江水,或和煦或凛冽的江风,伴随着她无数次的往返,化作了一段难忘记忆。此次在她工作了十多年的江苏省美术馆举办长江主题书法手稿特展,也让她由衷感到高兴,一尝夙愿。

“今天,我们在诗文歌赋中品味长江文化,感受在城市文明的斑斓光影下长江一泻千里、东流入海的壮丽景象,寄托了我们长江儿女的一份特殊的情怀。”孙晓云说,自己非常荣幸能通过这次展览,将长江之美、诗词之美、书法之美得以传递。同时,让绵延千里、气势磅礴的长江精神永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可亲可敬、可歌可泣,激励我们一往无前的文化记忆。

还原传承文化“最生活”场景

这场展览与一般的书法个展不同,全场只有一种形式,即书写在传统八行笺上的书法原稿,或悬于展墙上,或陈列于玻璃展柜之中。咫尺之间,一张张手稿引得观众近距离仔细品读,久久沉浸。

“用这种延续了上千年普遍广泛使用的信笺书写形式,以现代展陈方式呈现,可以让观众近距离观看,不仅能看到每一个字的笔画牵连,前后不同的微妙变化,甚至可以看到多处的裁剪修改痕迹。”孙晓云说。

一组由多本《大美长江》图书堆成的巨大“書”字,在展厅中十分醒目,引来观众纷纷打卡。记者发现,展厅中还有多处精心设置的空间。其中,一则轮播的小视频,再现了孙晓云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的书写状态与感言,观众可以坐下来仔细观看。此外,展厅里还以声光电的形式,艺术化呼应再现了展览主题。这些一点一滴别有用心的设计制作,都是为了增进观众对书法的亲切感、体验感。

为了这部长达三万字的作品,今年春节前后,孙晓云往往每天在夜深人静时伏案书写、修改、校对,就这样度过了简单而宁静、紧张而充实的近两个月时间。再回首这段时光,孙晓云在小视频中将点滴感受娓娓道来,让观众共同感受书法家在日常生活当中最真实自然的书写过程。“一张桌面,一页信纸,我们可以随时进入到书写的状态,静静地坐在那里投入我们的心灵寄托。”对此孙晓云也希望,更多人可以在书写中体会幸福感和获得感,浸润心灵、抒发美好。

谈及此次的展览形式创新,孙晓云说,我们要做的是还原古人陈述历史、传承文化时最生活、最自然的场景,拉近人们与古典文化之间的距离,让书法与自然的生活状态融为一体。“如何使古老书法在当今现代化社会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每一位书法家应有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

让传统文化沁入世界各地读者心中

十年来,孙晓云分别用楷、行、草书写了《道德经》《四书》《历代家规家训选》《中国赋》《诗意江南》《运河颂》《中华匠心》等经典文化丛书,今年又推出了新作《大美长江》。在她看来,这些书法实践都是为了在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和当代书法以及全民阅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让传统书法浸入生活、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近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四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上,公布了2023年“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其中,“《书法有法》海外宣传推广”案例成功入选。

《书法有法》是孙晓云结合自己数十载书写经验对书法笔法的思考沉潜之作,也是她的书论代表作。这本书首版于2001年,深为书界内外读者追崇,成为广大读者品味中国书法的一本书论佳作。该书自2010年由苏美社修订出版以来,累计重印30余次,印数逾20万册,在书法理论类图书中创下了较高的销售纪录。

今年6月,《书法有法》英文版图书在北京首发。该书编辑、加拿大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团总编格雷格·琼斯先生赞誉说,本书是一座桥梁,将中国书法的古老智慧与现代读者联系起来,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据悉,《书法有法》曾先后出版中文繁体字版、日文版和韩文版,均获得了良好的海内外社会反响。今年,阿拉伯文版也即将面世。孙晓云说,通过书法,不仅可以让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当代的读者热情相连结,还可以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沁入到世界各地的读者心里。

“社会在发展变化,书法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要探索更多观众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与传播手段,运用社会各界喜闻乐见的方法手段,让书法一点一滴入心,一笔一画传承。”孙晓云表示,作为当今新时代的书法实践者,我们应该永远走在继承与创新并存的路上。当前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更多人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爱上中国书法。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