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水彩描绘的30种花卉和枝叶状纹样成为诗歌的最佳注脚;包含58种色板样品的布料样本册上有着详细的图案编号、名称及标价……徜徉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里
以水彩描绘的30种花卉和枝叶状纹样成为诗歌的最佳注脚;包含58种色板样品的布料样本册上有着详细的图案编号、名称及标价……徜徉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三层展厅里,正在展出的“明灯:从威廉·莫里斯到麦金托什”特展,交叠呈现了1851年至1930年间设计史的辉煌发展历程,诠释着独具创造力的艺术风潮和设计风尚。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设计的“水晶宫”模型,这个最初建于伦敦海德公园、为1851年首届世博会展品提供充足展示空间的建筑,因其以钢铁和平板玻璃为主体的设计,意外成为世博会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也揭开了此次展览的序章。
此次特展分为“开卷有艺”“纹艺青年”“饰艺向心”“艺美之瓷”“艺味其从”“现代建艺”六个单元,来自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等机构和藏家的近200件展品,共同诉说着以工艺美术运动为核心发展阶段的书籍装帧、插画艺术、家居染织、金属工艺、陶瓷装饰、建筑设计等领域的成就。
工艺美术运动的萌芽可以追溯至19世纪50年代,在1880年至1920年间蓬勃发展,在其崇尚自然与环境、维护手工艺人尊严的理念之下,工艺发展维系了高格调的美学追求,影响遍及世界。谈及展览主题“明灯”,中方策展人刘木维表示意指“设计的明灯”,出自约翰·拉斯金所著《建筑的七盏明灯》,展览的六个单元的英文首写字母巧妙地组成了英文“Design”一词。刘木维希望观众通过展览看到的是现代设计出现之前在蓄力阶段的多元面貌。
摆放在众多精美插画书籍中央的橱柜式写字桌别具一格,由查尔斯·阿什比设计。胡桃木的底座,摩洛哥羊皮革上雕有精美的装饰纹样,从雕刻、橱柜制作到皮革及金属加工,体现出手工艺行会成员的综合技能。由阿什比成立的手工艺行会致力于在维护工匠地位的基础上实践更高的工艺标准,并试图在艺术家的独创性与制品的商业化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展厅内满眼清新生动的花草藤蔓,让观众仿佛一下子踏入生意盎然、充满浓郁自然气息的动植物王国。沃尔特·克兰设计的壁纸捕捉了鹦鹉在石榴和花朵间振翅时的活泼与俏皮,与一旁由查尔斯·沃塞设计的“猫头鹰”壁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自16世纪以来,英国开始流行将印有图案的纸张用于装饰墙壁,威廉·莫里斯依据“茛苕”叶形设计的壁纸基于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分为绿色系和红棕色系两种颜色组合,莫里斯希望可以以此为印刷商提供色彩搭配指导。这一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体现出设计和制造之间的紧密关系,而这种关系也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特征。
威廉·莫里斯被设计界称为“现代设计之父”,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者。1861年,新婚的莫里斯在为新家选购家具时大失所望,于是成立公司,与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人合作设计制作壁纸、纺织品、家具等,并从事室内装饰。展柜中,威廉·莫里斯极为知名的作品《草莓小偷》格外引人注目,这件纺织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他在乡下花园偶然发现画眉鸟偷吃草莓的情景。花鸟共生、繁复华丽的纹样最初使用了东方古老的“靛蓝拔染印花技术”,成本高、工期长,但莫里斯十分欣赏这种植物染料呈现出的色彩和清晰度,亲自监督了这款纺织品的初次印制。
“莫里斯想用美丽改变世界,他的目标是会集一批能对后世产生影响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制造者,用以恢复手工艺人的尊严和地位。”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家具馆策展人马克斯·唐纳利表示,参展作品揭示了莫里斯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以及设计和手工艺在这一时期所呈现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展厅中,众多手工银器、首饰、茶具等,以简洁优雅的形式体现了当时审美追求下的日用之美。“英国人设计的这条红色的龙很像我们的神兽啊!”在“艺美之瓷”单元,不仅集结了“猫头鹰蒜头瓶”“红龙盘”等工艺美术运动时期英国代表性陶瓷作品,还通过相关的中国陶瓷品类对比,呈现出陶瓷艺术的东西方文化碰撞。
“是时候在家具和纺织物中注入有趣的灵魂了,我们曾受困于千篇一律和无聊透顶。”展厅中,一本1940年初版本的《罗杰·弗莱传》,道出这位形式主义美学先驱的观念,他一生强调将艺术与美的形式置于首位,提出“有意味的形式”。1913年,弗莱创办了欧米茄工坊,会聚了众多艺术家共同为日用品及手工艺制品注入形式美感以及浓厚的艺术气息。存续7年的工坊如同一个创新设计实验室,不仅贯穿着罗杰·弗莱的美学理念,也以其对于形式和色彩的探索践行着抽象风格,与艺术发展并驾齐驱。
“约翰·拉斯金奠定的理论基石,威廉·莫里斯引领的工艺实践,以罗杰·弗莱为代表的艺术趣味转向,综合助力着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也昭示着现代设计的真正开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说。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26日。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