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极目新闻记者 王峻实习生 荣卓依 段玉枝 王丙榕通讯员 张亚参观展览的书法篆刻爱好者“在我日常教学中,接触过很多热爱篆刻和书法艺术的残疾人。他们身上自强不息的力量
极目新闻记者 王峻
实习生 荣卓依 段玉枝 王丙榕
通讯员 张亚
参观展览的书法篆刻爱好者
“在我日常教学中,接触过很多热爱篆刻和书法艺术的残疾人。他们身上自强不息的力量让我动容,我希望尽所能地帮助他们成长。”5月16日上午,在武汉市残疾人艺术馆举行的“文化助残 共同缔造”书法名家作品暨残疾人书法篆刻作品融合展上,著名书法家、东湖印社执行社长张传斌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以“残健同行 祝福祖国”庆祝全国助残日“文化助残 共同缔造”书法名家作品暨残疾人书法篆刻作品融合展于5月16日上午正式开展。
记者现场了解到,本次活动不仅展出了金伯兴、徐本一、刘永泽、孟庆星、李劲松、瞿忠谋、张传斌等多位湖北省书法名家及25位特艺人才的百余幅书法篆刻作品,还以“公益艺术培训班”的形式,继续邀请到多位书法篆刻名家,为残疾人朋友传授技艺。
张传斌(右)与胡新安交流篆刻心得
方寸之间的艺术让他们“篆刻”自信
展厅中,近30枚印章在长桌上一字排开,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清廉”“能”“立身”“勤”“无私”……每枚印章的主题均与廉政有关。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这套印章是由首批武汉市残疾人公益艺术培训班学员为不久前举办的廉政建设展而创作的。
“每一枚印章的文字和设计风格都不一样,这近30枚印章,均有不同意境。”现场,张传斌介绍,在整体上,这套印章在创作时以汉字为基础,广泛借鉴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古老的文字元素,为平面书写的文字注入了新的内涵,使印上的文字更加鲜活,具备更丰富的含义。
“现场展览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学员们的篆刻基础较为扎实,同时不断追求作品的意境和审美。”张传斌点评道。
在众多的参展印章中,一枚“知记”的方章吸引了专家们的目光。“这枚印章,色彩构图分布均匀,布局协调,有一定的篆刻功力。”细细端详过后,张传斌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没想到第一次接触篆刻我就能在老师指导下刻出作品,获得小小的成绩更是让我信心倍增,我一定要坚持学习,学有所成。”得到老师的赞誉,《知记》的创作者胡新安开心不已。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自己特别感谢武汉市残联和东湖印社搭建了这个学习金石艺术的宝贵平台,让自己找到了与艺术相伴的喜悦和自信。
学员认真学习篆刻技艺
“残疾人的生活比健全人困难得多,但他们奋发的精神值得称赞。”武汉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认为,虽然残疾人艺术家伤残程度不一,但书法篆刻水平不容小觑。“残疾人学习艺术的道路上,往往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今年,武汉市残联开展残疾人艺术培训,邀请湖北省书法名家开班授课,通过多元化的‘文化助残’活动,搭建平台为残疾人朋友提供了新的学习渠道。”
记者了解到,篆刻公益艺术培训班将每月举办一次,均由省内知名书法篆刻名家义务授课。
他们在一笔一画间书写出精彩人生
步入展厅,一幅幅或苍劲有力、或柔美细腻的书法作品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
数十年来参加过全国各类残疾人书法展的盛炳保,本次携带着一幅自己创作的《宋 苏轼 水调歌头》书法作品参展,受到现场专家及书法爱好者们的一致好评。
22岁的他时因意外坠车受伤瘫痪,后在老师的鼓励下走上了学习书法的道路,这一写就是55年,一幅行草字帖被翻烂无数本,终于其精美的书法让他开始在圈内小有名气。
盛炳保展示自己的作品
“本次展出的作品既有古人之气韵,也见个人之性情,为众多残疾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观赏学习的绝佳机会。”盛炳保说道。
“这幅作品有一种古朴的韵味。”现场,一篇金篆书法作品引来无数观众驻足。其作者冯鹏告诉记者,这幅作品是庄子《逍遥游》的节录,“我以前是写小篆的。后来想换一种风格,就注意到了青铜器皿上的一些文字,也就是金篆。开始练习后发现,这种文字相比于小篆更加古雅一些。”
有书法爱好者提出,金篆好看却不好认,“要如何识别和认识上面的文字?”冯鹏解释道:“青铜器上的都是属于篆书,汉代篆书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字形宽扁,笔画基本上是平的。当我们看多了之后就能识篆,但是识篆很有讲究,比如说‘云’这个字在表示云朵等名词时用繁体,但如果是表示说话比如‘古人云’,那就要用简体。”
书法爱好者们交流心得
“我特别爱好书法,每次有书法展总要参加,万万没想到能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残疾人书法作品。”特意从江夏赶来观展的书法爱好者雷先生告诉记者,精美的书法篆刻不仅展现了中华书法的博大精深,更传递出这些残疾人朋友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书法篆刻展将为期两个月,即日起广大市民朋友可前往参观。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