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羲之对殷浩的北伐却采取了否定态度,虽然他和殷浩个人关系极好,因为他深知殷浩是个清谈家,缺少处理军政事务的实际能力。庚翼在世时也曾批评殷浩“高谈庄老,说空终日,虽云
王羲之对殷浩的北伐却采取了否定态度,虽然他和殷浩个人关系极好,因为他深知殷浩是个清谈家,缺少处理军政事务的实际能力。庚翼在世时也曾批评殷浩“高谈庄老,说空终日,虽云谈道,实长华竟。”但更重要的理由是王羲之看到殷浩以及他所依靠的辅政王司马显同真正具有军事实力的桓温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庚亮、庚翼死后,19-温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重兵在握,特别是植温当时又因平蜀之功而名声大振,司马显也正是因为桓温名声和实力过大才拉殷浩参政和北伐,以同桓温对抗的。因而其北伐动机并不纯正。当时桓温也多次要求北伐而不得允许。当然,植温北伐动机也很不纯,他是想通过北伐得胜提高自己的威信,同皇室对抗。针对这种情况,王羲之主张先搞好内部团结,加强实力,对外采取比较保守的战略。他有致会稽王司马显笺说: 集大家
《传》云,“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优”。今外不宁,内
优已深。”二夫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功
就之日,便当因其众而即其实。今功未可期,而遗黎歼尽,万
不余一。且千里演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而输许
洛,北人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优,便以
交至。
愿殿下更垂三思,解而更张,令殷浩、荀羡还据合肥、
广陵、许昌、憔郡、梁、彭城诸军皆还保淮,为不可胜之
基。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此实当今策之上者。若不行
此,社视之优可计日而待。
司马显和殷浩不听羲之劝阻,还是出兵北伐,果然大败。败后殷浩等不死心,还要再次亲自北征,羲之又致书殷浩劝阻说:
…不可复令忠允之言常屈于当权。今军破于外,资竭
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若必亲征,
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愿复与众共之。
殷浩还是不听,并于永和九年,再次北很,终至大败而归。桓温乘机上疏,罪责殷浩,浩遂被废为A、人,亚年以后,优死贬所。从永和十年以后开始的桓温北长的成绩来看,王羲之保淮、守长江的主张未免失于保守,但从司.马显、殷浩一方来说还是中肯的,从司马显、殷浩和朽7之间的矛盾件质来看,劝说也未必有效(桓温后来果然欲代酉自立),似站在他当时立场(他和桓温个人之间关系也不钙),也只能那样做。
王羲之行书字帖圣教序(高清大图版)
《怀仁集王圣教序》是唐人敬重王羲之书法的体现,也是众多集王羲之书法碑刻中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一通。
王羲之行书字帖圣教序(高清大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