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展厅 > 书法展览

董其昌行书书法册页 作品欣赏

0 2024-07-03 08:43:14

摘要: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物局和昌平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明文化论坛将于7月13日在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景区开幕。本届论坛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文物局和昌平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明文化论坛将于7月13日在北京昌平明十三陵景区开幕。本届论坛由1场主论坛、6场主题论坛、1场国际学术研讨会、5场文物展览和4个模块系列文化活动组成。主题论坛举办期间,将举办“明韵风华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特展”和“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永乐大典专题展”,国内10余家文博机构共100余件精品文物将齐聚明十三陵,实现文物“走出去”和“请进来”。

本次展出文物董其昌行书书法册页,由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收藏。此帖为董其昌晚年临帖之作,落款“其昌”,钤印“董其昌印”白文、“宗伯学士”白文。此贴后有题跋,有“觉罗豫立珍藏”“绍襄珍藏”等鉴藏印。

董其昌,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

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董其昌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一度担任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历任湖广提学副使、福建提学副使、河南参政,因病辞职。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继位,授太常少卿、国子司业,参修《明神宗实录》。天启五年(1625年),出任南京礼部尚书,因事辞官。崇祯五年(1632年)任太子詹事。崇祯七年(1634年)回归乡里。崇祯九年(1636年)去世,谥号“文敏”。

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他虽处于赵孟頫、文徵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吸收古人书法的精华,但不在笔迹上刻意模仿,自成一体,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擅长楷、行、草,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其用笔精到,始终保持正锋,少有偃笔、拙滞之笔。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

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备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康熙曾为他的墨迹题过一长段跋语加以赞美:“华亭董其昌书法,天姿迥异。其高秀圆润之致,流行于楮墨间,非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如清风飘拂,微云卷舒,颇得天然之趣。尝观其结构字体,皆源于晋人。盖其生平多临《阁帖》,于《兰亭》《圣教》,能得其运腕之法,而转笔处古劲藏锋,似拙实巧……颜真卿、苏轼、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于晋人。赵孟頫尤规模二王。其昌渊源合一,故摹诸子辄得其意,而秀润之气,独时见本色。草书亦纵横排宕有致,朕甚心赏。其用墨之妙,浓淡相间,更为绝。临摹最多,每谓天姿功力俱优,良不易也。”

据说,康熙还亲自临写董书,致使董书得以风靡一时,出现了满朝皆学董书的热潮。一时追逐功名的士子几乎都以董书为求仕捷径。在康熙、雍正之际,他的书法影响之深,是其他书法家无法比拟的。

董其昌没有留下一部书论专著,但他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出的心得和主张,散见于其大量的题跋中。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看法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起了很好的阐释和引导作用。

董其昌一生勤于书画,又享高寿,所以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白居易琵琶行》《袁可立海市诗》《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倪宽赞》《前后赤壁赋册》等。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