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学习

王献之 十八缸水:墨池里的筋骨锤炼

0 2025-03-15 09:30:51

摘要:  十八缸水:墨池里的筋骨锤炼王羲之将儿子引至水缸前,掷地有声:“写完这十八缸水,笔下方有筋骨魂魄。”自此,琅琊王氏的庭院成了少年与光阴博弈的战场。• 前五年:他

十八缸水:墨池里的筋骨锤炼

王羲之将儿子引至水缸前,掷地有声:“写完这十八缸水,笔下方有筋骨魂魄。”自此,琅琊王氏的庭院成了少年与光阴博弈的战场。

• 前五年:他专攻横竖点捺,手指因常年握笔变形,母亲评其字“如铁划寒光”;

• 后五年:他钻研钩策掠啄,衣袖被砚台磨出破洞,母亲赞其字“似银钩映月”;

• 最后八年:他将《兰亭序》摹本悬于梁上,每写干一缸水便焚香叩拜,笔锋渐染父亲“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气韵。

三、兰亭余韵:一点一画的千年传承

某日暴雨倾盆,王献之凝视雨中芭蕉叶的脉络,忽觉《兰亭序》中“之”字的飘逸与自然相通。他蘸墨狂书,笔下的“永”字竟暗合永和九年雅集的风流——原来父亲早已将兰亭魂魄藏于笔法筋骨,而十八缸水的苦功,正是破译这灵魂密码的钥匙。

四、二王并立:墨池尽处见山河

二十三年后,当最后一缸水化作墨香,王献之在父亲墓前焚尽秃笔。他提笔写下的《中秋帖》,笔势连绵如江河奔涌,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称“二王绝唱”。唐太宗曾叹:“观献之《洛神赋》,如见羲之再世;然《兰亭》真迹,终成绝响。”

启示录:

1. 极致之功:十八缸水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对书法灵魂的叩问;

2. 传承之谛:王献之从模仿“形”到参透“神”,印证艺术传承需跨越表象直抵本质;

3. 天赋陷阱:纵有书圣血脉,仍需以“愚公移山”的执着破除傲慢。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