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孙过庭书谱,书谱卷,纸本,纵:26.5 公分,横:900.8 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卷卷首题:「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卷尾题:“垂拱三年写记”。内容主要为书学体验、书谱
小编找了三种复制品,一种原大复制,适合于收藏或装饰;一种经折装,收藏或临习都不错;还有一种近距离临摹字卡,适于对照临摹。喜欢这幅作品的书友可以看看。
【孙过庭平生】
孙过庭名虔礼,字过庭,以字行于世,杭州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出身寒微,却凭借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在书法领域绽放出璀璨光芒。
孙过庭的仕途颇为坎坷,四十岁才出任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这类小官,官阶仅“从八品下”“从八品上”。任职期间,因他操守高洁,不屑于官场的阿谀奉承,遭人谗议,最终丢了官职。从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为他所作的《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和《祭孙录事文》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命运的波折:“幼尚孝悌,不及学文;长而闻道,不及从事。得禄值凶孽之灾,四十见君,遭谗慝之议。”
虽官场失意,生活贫困,但孙过庭在书法上的造诣却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尤其擅长草书,对王羲之、王献之的草书笔法精研细究,二十余年如一日地临摹学习,终得二王草书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草书笔势坚劲,宛如苍松挺拔,又似游龙蜿蜒,笔画间的呼应连贯自然,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唐代独树一帜。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孙过庭不仅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艺,还对书法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他期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总结,为后世的书法学习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让书法这门艺术能够传承和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