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学习书法不可硬套公式 要能够灵活的表达

0 2022-01-19 15:44:32

摘要:  书法学习,受时代思维的惯性,便有一套类似“公式套用”的学习思想,成为了普遍认知。大部分人在学习之前其实都是外行,他只能看懂表象的规律性,所以大部分所谓的“方法”其实都是指表象的规律性。故而,当教学者示范了表象规律性,学习者就以为这个是一个可以套用的“公式”了。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书法学习,受时代思维的惯性,便有一套类似“公式套用”的学习思想,成为了普遍认知。大部分人在学习之前其实都是外行,他只能看懂表象的规律性,所以大部分所谓的“方法”其实都是指表象的规律性。故而,当教学者示范了表象规律性,学习者就以为这个是一个可以套用的“公式”了。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其实这是不对的,书法的学习,艺术的学习,并没有一个可以套用的固定公式。想要套公式而学习,虽然勤奋其实是一种懒惰。即战术上的勤奋,战略上的懒惰。因为方法来自现象的衍生,并非源头规律,表达源头规律的一定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趋向性的定性表述,这个就是方法论。

方法论在方法的上游,方法是方法论的衍生。故而,真正学艺的人,都是想办法体征方法论是什么。真正传授,也是方法论的传授。但是,方法论直接说出来,好似没意义的大白话,只能以一个衍生的方法做实例表达,这时候就会产生学习认知上的两种误会,一个是理论理解,一个是沦陷于那个实例里去继续衍生。

比如在书法理论经典或者古代典籍中,有时候表达的就是方法论,你看似没用什么东西,就很快错过了,而有时候则是一个举例,你深陷其中顺向衍生,就又错了。艺术的感知体认,只能用理论和实例来表达,但是理论和实例却都不是那个要表达的东西,教学的艺术性就在于此。能在定点中找到那个不定点,然后能够灵活的表达,这才叫会了。

苏轼曾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这句话说自己“不善书”其实是说自己并不陷入方法定义的书法里。而“晓书莫如我”则又有一种掌握了方法论的自信。甚至后面还拔高的说明,如果能通书法后面的意,书法甚至可以不学了。这个是深得庄子所谓“得鱼忘筌”的意境。

我们看历代书论,其实有的讲的是方法论,有的讲的是方法论之下的某种案例。方法论是要去在实践中印证,案例经验则是要分析对应自身。如果以此角度,很多书论则能看明白了。比如赵构论书法的时候曾说:

“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隶、篆五体,往往篆、隶各成一家,真、行、草自成一家,以笔意本不同,每拘于点画,无放意自得之迹,故别为户牖。若通其变,则五者皆在笔端,了无阂塞,惟在得其道而已。非风神颖悟,力学不倦,至有笔冢、研山者。似未易语此。”

这里赵构表达了艺术自由的本质目的,也表达了对拘泥于经验方法而起分别执着的否定。其实不同字体的不同都是名相上的,本身都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外化表达,只是因为受环境影响外在条件不同而不同罢了,学习书法最关键的是“通其变”,而不是去相信“一开始死学,后面就能灵活”的鬼话。

教师用理论和实例及各种生活场景,传授方法论奥义,这才是真传。而套用某种现象方法的模式让你一遍遍“勤学”,其实并未得到妙处,也不算真的有核心的传承,相当于只是学了动作,却没有学动作是怎么来的。在所有的教育中也是如此。

李小龙创立现代武术截拳道,他的方法论就是:“简单,直接,非传统”。但是这个话直接说出来,若没有实践感知,则就是理论空话,而如果只是模仿李小龙所作的示范,也并非懂得。要在实践场景中体认方法论,才可能获得真传。所以过去徒弟要学会是要和老师有生活交集,这样才能“应机说法”的教你。

这种在教育上的灵活性,李小龙深有体会,他曾经深刻的总结,说“截拳道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但真听明白他这句话的人却不多。李小龙对教育中掌握方法论的灵活性也有深刻的理解,他说

教师不能依赖于某种理论,以及训练系统化的常规程序。相反,他应该研究每一个学生并且唤醒他们去研究自身,从内心到外表,最终与自身的本性合而为一。这种事实上没有教导的教导,需要一种极具机动性的敏锐的心灵,如今已极为难得。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