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书法人之精神的体现 道之精髓的显化

0 2022-01-24 16:04:25

摘要:  近人看待书法,多看作一种艺术技能。人须学之,以添爱好和特长。即可简称为“人写字”,书法的训练过程,便成为了训练一种“人写字”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技术,审美。而其实,观古人对书法的定位,书法是人之精神的体现,更是道之精髓的显化。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近人看待书法,多看作一种艺术技能。人须学之,以添爱好和特长。即可简称为“人写字”,书法的训练过程,便成为了训练一种“人写字”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技术,审美。而其实,观古人对书法的定位,书法是人之精神的体现,更是道之精髓的显化。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圣人作《易》,立象以尽意。意,先天,书之本也;象,后天,书之用也。”这句话即明确的表达了,中国之书法包含了“意”和“象”,都是“道”的衍生,意是书之本,而象是书的实用功能。

而关于书法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刘熙载则说:

“与天为徒,与古为徒,皆学书者所有事也。天,当观于其章;古,当观于其变。”

“与天为徒”是法于自然之意,向自然学习,体证其规律而入书,以书法表达出来。“与古为徒”则是向前辈学习如何“随时而变”。自然之理是原则性,而古人之随时代审美嬗变而变动之法,则是一种灵活性。

《书概》结尾两条又写道:“书当造乎自然。蔡中郎但谓书肇于自然,此立天定人,尚未及乎由人复天也。”书法是自然之道的衍生,同时书法的作品由在反映自然之道。一来一往则是书法的贯穿古今的意义。

由此可知,古人学习态度并非古板,而是条理清晰,边界分明的。书法的目的是为了训练人,学习的对象是自然和古人。而书法又同时是一种自我的外化,这个外化则可以去品评自省。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便是“字如其人”是说法了,需要注意的是,书法只能体现性情和才学,并不能体现人品或政治主张。故而以“奸臣”之身份去揣测其艺术水平,就是牵强附会,是伦理判断凌驾在艺术判断之上了。

对于书法体现人的状态,刘熙载在《书概》中也对此就作了多层面的阐发,他说:“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钟繇《笔法》日:‘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书法既然是“道”之演化,则书法为“德”的一种,“德”既体现了“道”,又是“道”的一种方便衍生之法。书法是一个修炼体系,是在修炼人,具有很强的文化性,绝非仅仅的一技之长。

书法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之道的观察,也体现了中国人表达对自然之道的认识。书法侧重感知,表达时间,呼应这人的身心状态。

所以,我们通过书法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本质上,是崇德向道的修炼文化,是以感知和时间性为侧重,以人的身心体验为主的文化模式。而与西方抽象思辨与哲科的验证模式非常不同。二者又皆有一种不同形式的“信主安心”模式。

代中国人的思维则是三者混淆的,有着“不纯之西方理解”,而又因此去套用的中国文化的认识,同时夹杂了信主心安的思绪。其中体认最少的,恰恰是中国文化真正的模式规律。误以为了解其概念和知识就是掌握了,岂不知你动用哪种思维才是更重要的。

这又涉及,是否要以工具和内容判断文化模式。并非用水墨工具画的就一定是中国画,小提琴拉的《梁祝》并不属于西方音乐么。很显然,文化模式的判断,是通过作品后面的文化意识和思维模式才做出的判断。

中国艺术的本质是以感知为体表达对时间的认识,而目的则是为了修炼人的自身以合道,绝非为了艺可以牺牲人。伯牙子期谈琴艺,不谈艺术,而是探讨艺术背后“高山流水”的意识节奏。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中国文化是以人为本,可以为知音抛却艺术,艺皆为小道,而道义信仰才是更关键的。故而我们可以说,书法是一个智慧载体,人学书法是为了修炼人的状态,而并非是人为了书法而炼。

所以,很多现代中国人对中国技艺是误解的,因为核心方向搞错了。比如

武术不是在练动作,而是在练身心反应;

书法不是在练写字,而是在练写字的身心状态;

箫不是在练曲子,而是在练呼吸配合音乐的身心感知。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