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家书法 , 书法家学习创作站

公众号: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集字书法

集字书法 扫一扫下载书法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法资讯 > 艺术评论

书法中的松和紧 执笔与结体

0 2022-02-08 15:39:36

摘要:  中国文化蕴含了一种中和而富有弹性的生命态度,这种智慧体现在中国的各种技艺之中,具体体现为“松紧”和“虚实”。我们通过书法,来看看中国文化中的这一生命律动之特征。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中国文化蕴含了一种中和而富有弹性的生命态度,这种智慧体现在中国的各种技艺之中,具体体现为“松紧”和“虚实”。我们通过书法,来看看中国文化中的这一生命律动之特征。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小满节气到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 小满者, 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个时候,一些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 但还没有成熟, 所以叫小满。

有趣的是,在二十四节气中,所有的“小”都对应“大”,比如有“小寒”就有“大寒”,有“小暑”就有“大暑”,但是“小满”却没有“大满”。因为在古人的价值观中,“满则溢”则没有发展生存的进一步空间,故而“小满”对应的节气是“芒种”。

书法中的松和紧——执笔与结体

“大满”并非好的词汇,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这句不仅仅说的是一种态度判断,更关键的是,满则失去弹性,谦和则保持了发展空间和弹性。失去了空间,即无生气,则是“死”。故而中国艺术很多都讲究“松紧”之道。

书法中,“松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执笔上,一个是在字的结体上。“松”是很多艺术家所探讨的状态,很多艺术门类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都在讲“放松”。其实,放松并非是“休息”的意思,也不是结束一个聚焦的状态,而是需要练习和体会的一种状态。

艺术的门外汉,对艺术家的技艺认识,大都是“紧”,他们能感觉到力量和速度,却很难感觉到柔韧。比如在没有进行过书法学习的人来说,写字就是“紧”和“有力”。以至于一些记载中也会因此而产生。

比如《晋书·列传第五十》中记载了一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书法故事。

“王献之……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这段是说,王羲之在儿子王献之写书法时,有一次偷偷地、很调皮地,突然抓了一下儿子手里的毛笔,却发现小小的王献之抓得很紧,“书圣”就感叹:这孩子不简单,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

这其实是对书法艺术的误解,执笔若过于紧张,其实就丧失灵活,写字就不可以产生多变的风格。所以这个传说应该是外行的一种非理性崇拜,以为拿的紧才能有力,而其实书法的有效率的力,是来自松带来的弹性。

唐代欧阳询就提出“指齐掌空”其实就说出了执笔的关键,手指要控制住毛笔,而手掌要留有空间,这样手指和手掌的筋骨才可以伸缩而产生弹性空间,这时候关键的是“松腕”让腕子主导。我们可以看出,执笔本质上是为了让笔稳定的掌控,而在掌控的同时,要留有“掌空”的空间,给松腕的灵活准备了条件。

传统书论中有一种“拨镫法”的称谓。这个“拨镫法”的比喻就更加准确一些,强调不是拿笔多么有力,而是如同拨灯芯一般用笔灵活,线条跌宕起伏,富于动感。这种情景还原,就是行家里手所传出。

松紧在书法执笔上是一种技能的前提,而在书法作品的结构上,松紧又是一种视觉上的感受。书法的结字,是笔画之间的一种布置关系,如果笔画之间的关系特别均匀,则没有松紧之感,就会比较板滞,即如美术字一般缺乏生气。

而线条之间通过疏密长短的不同搭配,就会有不同的松紧之感,这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安排,考验的不是技术,而是对艺术感知的理解。书法作品中在结字体现松紧的,一般有两种情况:

【内紧外松】

宋徽宗赵佶的《跋张翰帖》,是典型的他的“瘦金体”这种字体的结体,外在上舒展笔画,即笔画的末端都彼此很远,而其所有笔画起点之处都非常密集而近,在视觉上就构成一种“内紧外松”的感觉。

【外紧内松】

集王羲之的圣教序中,则是另一种感觉,可以看出每一个字外在轮廓空间都是一样的,而内在笔画和空间有余,充满变化。这种字体就会给人一种内在灵动的感觉。这其实就是魏晋书法的一个特征,若从字形轮廓,很少见什么拓展,而讲究的是内在小空间内的笔画安置,很有趣味。

书法中的虚和实——章法和墨法

虚实是中国美学的一个关键所在,其实是一种美学矛盾的简历,虚实体现的是一种空间上的对比。在书法中更多的体现在章法和墨法中。虚实和松紧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有些时候也是同样现象的不同阐释。

在书法的章法中,字和字的距离疏远的地方,笔画细的地方,就给人以“虚”的感觉,而反之,字与字间隔相近,笔画粗壮,则给人“实”的感觉。书法构建的是一个有生命的律动,如果都是实,则没有呼吸的空间,但是如果过于虚,又缺乏生命本体的认同。

我们看王羲之的《得示帖》,中下部分的字笔画重的比较集中,似乎是整个作品的重心所在。

怀素的草书《苦笋帖》也体现了章法上的虚实,下面白框之内的字笔画多而密集,给人实的感觉,而开头那几个笔画空间疏朗,就给人以“虚”的感觉,因为线条密集程度的不同,则整个作品仿佛有了呼吸,有了弹性,字就活了起来。

书法的虚实还体现在用墨上,即浓的地方,有力的地方感觉实,而用墨淡的地方感觉虚。在行书里则很明显,牵丝是“虚”,笔画是“实”。楷书其实就是行书“实”的部分,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动态状态,即有更多虚的层面。

唐寅的《落花诗帖》在用墨上的虚实体现的很显著,看下图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第二列“是”是虚,用墨少而下笔轻。而第三列的“教”则下笔重,用墨浓。

整篇字都是用墨轻重有度,合理协调的安排,故而让整幅字充满了动感和生气。如果这幅字相同的内容是字体打印,轻重一致,则全然没有了艺术的生命感受。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

部分文章转载于互联网,若侵权到您的权利,请联系 1170734538@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