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学习书法,常常听到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味着写书法要首先对笔墨纸砚有一定的讲究。而同时也有一句话“善书者不择笔”,意思是真正擅长书法的人是不以笔好为第一标准的。这两句话看起来是矛盾的,但都流传于世,这是怎么回事呢?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我们学习书法,常常听到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味着写书法要首先对笔墨纸砚有一定的讲究。而同时也有一句话“善书者不择笔”,意思是真正擅长书法的人是不以笔好为第一标准的。这两句话看起来是矛盾的,但都流传于世,这是怎么回事呢?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相辅相成”与“相反相成”
其实如果对中国文化熟悉,会发现这种相反的说法其实非常多。比如古人说:“出淤泥而不染”;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宁死不屈”,也说“能屈能伸”。
如果觉得有矛盾之处,是因为默认这两句话背后是一个情境,而其实不然。一个完整的事情和道理,其实是有多个角度的,也可以有不同情境的解读。这里受个人立场,感情色彩、思维方式等等多种因素影响。
我们把相趋同的情境表达一个完整道理的,叫做“相辅相成”,明·张岱《历书眼序》中说:“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
把含义相反的情境用来表达一个完整道理的,叫做“相反相成”。《汉书·艺文志》里说:“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相反”是说两个观点在一个情境里看起来相反,而其实两个观点讲的是两个情境,这两个情境的内容,恰好是艺术状态两个端点的表述,所以叫“相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善术者不择笔”就是相反相成的例子。
感觉相反, 是因为对背后的一个整体系统的不了解。了解了背后的系统,则理解何为“相成”。艺术的系统内容包括“器、技、形、法、意”。这两个观点分别强调了“意”和“器”的重要性,这两个观点都是必要的。“意”是艺术最深的要求,“器”是艺术最基本的要求。
古人说“物极必反”,也说明在不同程度下,表象可能会产生相反的含义,而其实是在同一系统中。
从事业根基建立的原则性角度——“器”的重要性
从词句的含义上来说,两个意思是相反的,那就意味着背后的情境一定不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孔子。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魏灵公》
孔子的回答,是以工匠为例子,说明一个事情的前期准备非常重要。对工匠来说,器是必须先要利的。而对国家来说,招贤纳才是先要做的。所以,孔子说的是从事业根基的建立角度,做好前期的准备非常重要。
“器”如果从艺术来说,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包括习练的人和工具。如果这个准备无法做好,后面则无从谈起。但是,这并不是说,要用十二万分的精力去准备“器”,而是合乎“器”的要求就可以。假如工匠对工具的要求大于了他做工的要求,这个就偏离的初衷。
毕竟,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是应该用器去做别的,而不是做器本身。所以,关键是一种度的把握。要让器达到合格的度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不及或者过了度,则事情就变化了。这就陷入了一种对原则性把握的执着,过于原则就陷入僵硬或者适得其反。
为了提示这种对器过度的执着,才有了“善书者不择笔”的话。因为艺术需要器,但是艺术的目的并不是器。
从艺术境界的灵活性角度——“意”的必要性
最好的事情,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统一在“适合度”的范畴里,才是理想的。而如果原则过了度,就是僵硬,就不能灵活。所以“善书者不择笔”可以看作在艺术修炼更深层面的要求,是对“器的过分执着”的一种提醒。
启功先生曾经说:
“有的人字还没练得怎么样呢,就先讲究笔的好坏,有些人还把不同质地的笔的功能差异说得神乎其神,还以用稀奇古怪的质地为尚。其实善书者不择笔,我八九十年代最喜欢用的是衡水地区产的7分钱一只的笔,一下就买了200只。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先破除迷信才行。”
启功先生这段话,是提醒书法学习者,目标不要放在工具上,而要放在方法和对艺术的理解上。而他自己则践行了“善书者不择笔”,因为的确有很多人在学书法的时候,还没有想去如何学习,先把精力多放在工具准备上,变成一种“煞有介事”的姿态。
而这种“煞有介事”往往关联着“浅尝辄止”,工具到位了,有个样子了,反而不太像写字的事情了。用对工具的执着逃避对艺术理解的生疏,我觉得这是启功先生所要纠正的心态。
善书者不择笔,侧重说的是内在能力比外在工具更重要。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描述的武林高手独孤求败,认为最高境界是“草木可成剑气”,而若是俗手即使倚天剑在手也不堪一击。《倚天屠龙记》中谢逊夺取屠龙刀就是一例,而张无忌和杨逍皆可以空手夺取灭绝师太的倚天剑。可见器的高明并不能绝对提升本质。
这些都是用一种极端的例子来说明内在核心的重要性,是一种艺术深入状态的描述和强调。若是从艺术境界的灵活性来看,“善书者不择笔”体现了内在高度要求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了不要对“器”过分执着。
“善书者不择笔”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过度的“器为先”的思想,却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要求并不矛盾。因为二者是不同情境,不同进度。比如独孤求败,最开始用的也是凌厉无比的好剑,到了最后的境界,才可以“无招胜有招”。
很多看似相反的说法,其实是在不同进度中的表述,不能拉入同一层面理解,这样就容易造成思维上的混乱。古代信息是有彼此遮蔽的,而信息时代不同层面的信息都会看到,如果不明其理,则会在思维上错解。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感谢观看。更多书法内容尽在集大家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