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瘗鹤铭》(yi he ming)摩崖石刻: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诚然可贵。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
《瘗鹤铭》(yi he ming)摩崖石刻: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诚然可贵。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此铭究竟是何人所书?历来就有争议。
宋人黄长睿考证它为梁代陶宏景所书。陶宏景隶书、行书均佳,当时他已解官归隐道教圣地镇江茅山华阳洞,故认为属于他的墨迹。另一说,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他生平极爱养鹤,在家门口有“鹅池”。他常以池水洗笔,以鹤的优美舞姿来丰富他的书法。传说此铭是王羲之悼念他死去的两只仙鹤而作。还有以为唐代王瓒、顾况所作,但均无确据、由于书法绝妙,后被人镌刻在镇江焦山后山的岩石上,因被雷轰崩而坠江中。至宋代淳熙年间(1174一1189)石碑露出水面,有人将它从江中捞起,仍在原处竖立起来,许多人前来观摩摹拓,有的甚至凿几字带走,学者们也来研究它,因而远近闻名。不意数十年后,其碑又坠入江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镇江知府陈鹏年募工再度从江中捞出,粘合为一,仅存残字九十余个,移置焦山观音庵。现在,在宝墨轩仍有《重立瘗鹤铭碑记》,碑记文中说到:“盖兹铭在焦山著称,殆千有余年,没于江者又七百年。”叙述了这段经过。
其实《瘗鹤铭》残石的打捞工作并没有停歇,在1997年和2008年,镇江博物馆和焦山联合考古队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考古打捞,先后又发现了约7个字,这几个字被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称为字字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