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的同一字帖或大或小,但我们开始临习某一帖时也要有一个清醒认识。既不可看到“放大本”就有多大写多大,也不可遇到“原大本”就按原帖尺寸去临习书写。对于初学小白临习的单字大小问题,还是要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这几年单字突然很火,好像所有的书法培训机构都在这么搞。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古人从小使用毛笔写字,毛笔功底比我们现代人扎实,临帖的时候很容易临“像”,我们现代人,很多时候是从0基础开始,无法在段时间内临像一个字,所以需要一遍遍重复,也就有了单字训练的模式出现。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学习书法,对历代法帖的临写是重要的形式。而书法艺术的目的应该是创作。如何从临帖转化到创作,是一个艺术学习的“进”和“出”的问题。关于临帖我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这个关键的转化问题。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很多人练书法只知道埋头苦练,不重视书法理论的学习,俗话说理论指导实践。埋头苦练当然是需要的,但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的话往往事倍功半,付出和得到的不成正比,效率低下。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书法更是如此。书法入门假如没有正确的方法引导,非常容易走进死胡同,越到后面越是陷入困境,越是无法出来。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位好的书法老师带领入门,假如真的找不到,那就多看嘉强的文章,慢慢看就会找到很多干货,跟着学,就能渐入佳境,走进书法的宽广道路。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书法欣赏也是一门专业的功课,可以说没专业学过书法的人几乎是不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审美层面去欣赏书法的。书法看起来好像非常简单,人人都能拿起写几下,实际上,真正的书法,技术含量是非常的高的。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1914年,16岁的丰子恺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所在的班级由李叔同担任音乐和美术课,自此李叔同和丰子恺的交往延续了一生。丰子恺出生于1998年,和李叔同的第一个儿子同年,李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不久就因病夭折了。丰子恺好像上帝的恩赐,他在艺术风格、信仰追求方面几乎和李叔同如出一辙,且两人感情深厚,可以说,丰子恺延续了李叔同的精神生命。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苏门四学士”。诗歌方面,他于苏轼并称“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曾与秦观并称“苏黄”。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中国传世法书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通过那些各具特色的名字题跋和历代印记,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它们极富传奇的身世与经历。这些历史的收藏家、鉴赏家留下的迹痕,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和作品本身融为一体。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
古城一号井,因其结构奇特并封存了大量秦简而被考古专家们称为“中华第一井”。井的结构十分考究,井圈直径在4.2米至4.5米左右,深达14.28米,井面距地表面3米。它是用43层套榫的木板叠砌起来的,每块木板长2米,宽30厘米,厚15厘米,以榫卯结构依层叠砌,在木框与井壁间隙中填以青膏泥,井底是原生的鹅卵石,如此结构如此深度的先秦古井在我国尚属首见。想了解更多书法相关干货内容,请持续关注“集大家书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