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一脉相承,然而仰视前贤者虽众,把自己姿态降得很低,甘当前人门下走狗的,并不多。郑板桥算是一个,他甘当“青藤门下走狗”。什么是走狗?就是听话,乖巧,主人睡觉时看门,主人散步时跟屁,挨打不躲,挨骂不跑。
阅读全文>>
花20万买的书法上面“缺”一个字,姑娘觉得不值,专家:缺的妙!在这一期来到鉴宝现场的是一位姑娘,带来的是一幅书法,姑娘介绍说:这是我的爷爷花了20万在一个拍卖会上买回来的,爷爷说这是一个很有名的书法大家写的,在未来肯定能够升值的,但是小姑娘却看到这书法上面少了一个字,却被作者又在后面补上了,姑娘就在想既然是书法大家那怎么可能会有缺字的现象呢,所以姑娘就觉得不值那个价格,就想让专家看看这个东西值不值二十万!
阅读全文>>
书法入门书体,往大说是对书法一窍不通者的入门书体,往小说是对五体书法之一种的入门。历史传统的或说时下流行的书法学习入门书体的选择,似乎已成定论。其主要选择路数如下:
阅读全文>>
歪斜、松散、浓淡、开张…通过毛笔的提按,顿挫,缓急,节奏快慢而产生优美的韵律,通过点线,形式支配,左右上下的牵侧斜正,均衡,大小,错落,动静,收放,以动态的、静态的表达,显现出互相制约依存、映衬呼应、相生相克的“书道”的深意来,这是书法。
阅读全文>>
学书法的朋友们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明明已经写得很像了,对比点画、结构都没有问题,可是为什么就不好看呢?出现这一问题的人,大部分在学习唐楷,而且很多人已经不止学了两年三年了!这就是笔者前面讲过的“废话”,你学书法的目的是什么?明明很像了,但是没有观赏性,那就是没有灵魂。对于这个深奥的“灵魂”问题,我该从简单的“技法”来入手。
阅读全文>>
如何欣赏书法的问题,觉得不容易谈。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它虽然和其他艺术一样来自生活,但是毕竟比较抽象。它不像绘画雕塑,有点类乎音乐而又不同于音乐。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说:“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以本人的水平,自然就更不必说了。
阅读全文>>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字随书家情绪起伏,是书家精神和平时功力的自然流露,作品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阅读全文>>
在长期致力于书法临池与创作的过程中,我对于当代中国书坛出现的流行书风现象有一些较深入的思考。对于什么是书法的创新原来我很肯定,曾经不自信过,但现在我已经不再困惑。那是因为我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书法家缺乏独立思考的原创性。既如此,那又是什么样的一股力量将中国的书法家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夺走了呢?
阅读全文>>
宋徽宗的瘦金体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当然,其中宋徽宗创造的心路历程肯定他自己知道,我们是猜想不出来的。但是在其法度上和经历上是可以略窥一二。比如宋徽宗的取法,有人说过他学薛,黄,褚。就其用笔而言,以二薛和褚遂良为宗,出于变化。结字开张,紧凑之处,学黄庭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