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徐浩(703~782),唐代书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张九龄甥。出身于名门望族。官至彭王傅、会稽郡公、太子少师。少举明经,肃宗时,授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由徐浩所书。后进国子
徐浩(703~782),唐代书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张九龄甥。出身于名门望族。官至彭王傅、会稽郡公、太子少师。少举明经,肃宗时,授中书舍人,四方诏令,多由徐浩所书。后进国子祭酒,历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封会稽郡公。著有《论书》(又称《法书论》)1篇。徐浩自幼精通翰墨,其祖师道,其父峤之,均是书家,徐浩深得家传,又书宗二王,尤醉心于王献之。擅长八分、行、草书,尤精于楷书。
《不空和尚碑》正书碑刻。全称《唐太兴善寺故大德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碑铭并序》。唐严郢撰,徐浩书。唐建中二年建于长安,现在西安碑林。《金石萃编》载:碑高八尺三寸五分,广四尺一寸八分,字共二十四行,满行四十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