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吼书、乱书、射书、盲书等,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他们是近些年来一些书法家们的书写行为,这些书家们用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以求达到让众人皆知的目的,实际上,对于这些行为,书法圈也包括一些传统书法家对此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阅读全文>>
在学习书法时,一些人往往很注重字形临得像不像,如果临摹得很像,就表明学到了真本领,如果临摹得不像,就说明还没有学到位。对于这样的观点,启功大师说这么一段说,他说,有些人在学习书法时,很愿意追求把字形写得要很像,这样对吗?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王献之学过王羲之书法,但从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来看,他写的和他父亲根本不一样,这就说明没必要写得很像。
阅读全文>>
有书法名家说,当代学习书法的人很多,大约有千万之多,这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这些人当中,真正懂书法的人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把这位书法名家的意思翻译一下,大概是,虽然有很多人在学习书法,但每天都在做无用功,白学了。因为他们学了书法也不懂书法,也就是说,这些人学习书法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是浪费笔墨的一种自娱活动。
阅读全文>>
对于书法的记忆,最鲜活的印象一瞬间回放,竟然是蒙童时代的一个冬夜。窗外轻寒,窗内黄釉赏瓶里,一枝腊梅幽香暗吐。外公就在窗前长身而立,执笔为我示范“一捺”的笔法走势。记得那天练习了200遍“一捺”,外公还在拿笔杆轻敲我头,笑着说,不要只临帖,要读帖;只选喜欢的高品帖,选了就要一练到底。
阅读全文>>
当代书法已经进入现代艺术学科领域,但问题是,书法作为艺术的边界在哪里?一件书法作品能否成为一件艺术品,必定由书法所包含的艺术价值来决定,必定由书法家这个艺术群体来界定,也就是说,书法是否成为艺术品由书法作品的社会属性来决定。从书法的时间属性上而言,作品自然面临“古”与“今”的问题;从书法作者的身份上而言,就存在经典与民间的相关问题。
阅读全文>>
中国书法是展示生命气象和书法家气质的汉字文化艺术。中国书法的精神气质源于中国古代的气化哲学、先秦两汉和南北朝时期政治人物选拔的社会风尚,以及儒释道文化强调的人的社会责任、道德修养、天人合一等思想。然而,中国书法在传统文化缺失和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代书法家的人格气质受到严峻挑战。
阅读全文>>
从最古老的甲骨文,到现在我们最熟悉的楷书,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秦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等,在文字学上统称为“古文字”。隶变之后,书体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发展,出现了一直使用到现在的行书、草书和楷书,包括隶书在内,这些书体都被统称为“今文字”。
阅读全文>>
书法起源很早,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开创、发展,如果仅仅从有记载的第一位书法家李斯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和持久的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历代都有彪炳史册的大书法家,他们的人格、作品和理论是书法学习的榜样。
阅读全文>>
我们常说的“势”,有笔势、体势,书法当中每一笔画的姿势和形态就是“笔势”,所有笔画组合而成的态势,叫书法字体的“体势”。学书法,笔法是最基本的功底。笔法要根据不同字体的态势做相应的变化,比如同样写长撇画,又分为竖撇和直撇,写捺画也有长捺平捺的书写区别。这就是笔法变换写出来的不同态势的笔画。笔势不能随意而为,有一定的书写规则。不同的是轮廓和伸展姿势不同而整个笔画气势不同。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笔势的基本常识,希望对您学习书法有帮助。
阅读全文>>
写好行书,其实用性非常广,一手好的行书字体,不仅可以用在书写书法作品上,还可以书写横幅,对联等,记笔记,行书也是最实用最便捷的书写字体。那么,学好行书有没有技巧呢?答案是肯定的。要想写好行书,下面这8大法则,要弄懂学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