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习书法的人,都是要去临摹古人的字帖,这么做的原因是要从古人那里学到有用的笔法、字形和章法等,但更多的人学了几年以后,写出来的字让别人一看,还是古人的,而没有自己的风格。按照当代书法的观点来看,这种学习方法绝对是走不出来的,正如米芾所说:“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也就是说,书法最终一定要“自成一体”。
阅读全文>>
书法爱好者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总要想着临摹时一定要得到古人的形与神,认为这样就是最好的学习效果了。但是,当把这种学习效果拿到书法大赛中去检验时,往往是石沉大海,不能入展,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临摹得太像,二是与所学古人没有关联。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每次在书法大赛中不能入展,功夫倒是下了不少,但也没有得到认可,是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
阅读全文>>
兰亭奖一等奖获得者崔寒柏认为,白蕉的书法成就并不大,其原因是他太喜爱王羲之书法,并且把王羲之书法学得太像,缺少明显的个人风格。但是,白蕉书法的笔力还是值得提倡和学习的。
阅读全文>>
书法当中最容易糊弄人的恐怕就是草书了,哪怕不具备书法的基本功,只要敢写就能唬住一般的老百姓。如果你壮着胆子批评几句,他就会说你不懂书法、不知道创新、书法是少数人的事儿。甚至把明朝的大书法家徐渭搬出来,说什么高书不入俗眼。
阅读全文>>
每个人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观不一样,兴趣也不一样。书法艺术的文化魅力给每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带来的乐趣不同,欣赏角度也不同。比如,有些人很喜欢篆书,而有些人则更喜欢楷书,还有些人只对行书和草书感兴趣 阅读全文>>
书画鉴赏指对书画作品的鉴定与欣赏,即对书画作品真伪的鉴别与书画作品艺术水准高低的欣赏。有人问:“我尚知历代书家名作的鉴赏对书法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其绘画岂有同样的作用?”我认为答案是必然的。
阅读全文>>
文人书法在本质上体现了文人情怀对书学的渗透,它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脱离实用性后在艺用阶段新的里程。书法在汉代以前带有极强的实用色彩,并常常与“匠作”联系在一起,因此不为传统文人特别看重,甚至有“书艺小道”的评价,他们多把政治理想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对书法的艺术性诉求则是有所排斥甚至是难以启齿的。
阅读全文>>
文徵明的行书,深受王羲之的影响。这一特点,从他的小字行书中能明显地看到。比如他的那篇行书《赤壁赋》,就不离王羲之《圣教序》的那种瘦硬用笔。学书法,特别是学帖,你当然避不开王羲之。只不过呢,王羲之的那种用笔啊,写写小字还可以,追求精到没问题,可一旦放大了写,就感觉有点支撑不起来。对于这一点,我相信,真正学过的朋友都会有体会。
阅读全文>>
清代的王澍,在《论书滕语》中曾这么说:“习古人书,必先专精于一家。”王澍说的有没有道理?当然有。特别是初学书法,尽量不要今天写这个,明天写那个,逮着一个字帖往深处写,比漫无目的地忙来忙去要强。
阅读全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产品已经非常丰富,人们的需求也逐渐转向精神领域,书法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专业从事书法的人数量庞大,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真、行、草、隶、篆各种书体都有自己的拥趸者,这其中最难评价的就是草书了。
阅读全文>>